增强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032-02

中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关键时期,目前中小学德育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何改进中小学德育的方式方法论文网,增强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课题。

一。开展中小学德育的重要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要做一个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要坚持品德为先……品德的养成需要丰富的营养。肥沃的土壤,这样才能茁壮成长。“对中小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德育,帮助中小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善良的种子,为其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培养大批有文化。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公民。加强中小学生德育,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和国家形象,直接影响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有利于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有利于在未来中国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文明风尚。

孩子也是家庭的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无数中国父母的共同愿望和人生追求。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培育学生善良。诚实。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培养其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对家庭的责任感,是实现家庭和睦。人生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二。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分数,而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在此情况下,不少学校对文化课教学要求十分严格,而开展德育则流于形式,往往把分数和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绩效的首要标准。

第一,中小学德育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脱节。中小学德育目标过高,脱离中小学生的心智水平,过于注重知识学习,而忽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学校道德教育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道德教育只能停留在简单的‘知识传授’的低层面。造成学校德育实效性偏低,学生在校内校外两个样,甚至出现‘5+2=0’的窘况。“

第二,中小学德育与家庭教育相隔离,未能实现持续互动和相互渗透。首先,学校德育主要在课堂上开展,没有充分延伸到学生课余家庭生活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道德知识未能自觉转化为生活中的行为习惯,教师眼中的好学生“在家里未必是个好孩子“。其次,学校德育工作者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不够及时。深入,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与父母对孩子的管教难以形成合力,甚至在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可能存在矛盾与冲突。

第三,身教重于言教,中小学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然而,有些中小学教师不重视自身师德修养,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对学生的道德养成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例如教师体罚或责骂学生。反复动员学生到辅导班补课。对教学工作敷衍了事等现象必然会引起学生对老师的不满与厌恶,学生对教师课堂上的说教也会产生怀疑和抵触。

第四,中小学德育与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衔接不够紧密,德育未能充分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之中,学科教育未能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许多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只强调本学科的知识点,忽视对学生进行隐形德育,导致德育缺乏完整性。系统性。连贯性,各学科在德育方面难以形成合力。

第五,中小学德育存在方法陈旧。形式主义等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对学生一味地进行说教或灌输,缺乏方法创新;有的教师认为抓德育就是搞活动。办板报。搞竞赛。现今中小学在开展德育活动的过程中,往往过分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和仪式的隆重,忽略了德育活动的内在价值,活动时风风火火,活动后悄无声息,孩子们没有在活动中获得感悟和体会。“

三。增强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对策和思路

(一)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以人为本“,人是根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人具有一定德行。成为特定社会的合格公民等德育目标实际上应当是全部教育的目标,而非只是那些具体德育‘工作’的目标。“小学德育纲要强调:德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联系实际,面向生活。中小学德育应当密切联系实际,面向学生生活,重视德育的实践性。首先,中小学德育在内容选择上要尽量减少空洞。抽象的说教,要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面对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例如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如何防止受到敲诈勒索或校园暴力。如何保护自身安全等。其次,中小学德育要重视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例如引导中小学生逐渐形成勤奋学习。热爱劳动。诚实守信。勤俭节约。遵守秩序。保护环境。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等生活习惯。再次,中小学德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帮助学生学会日常交往中的基本礼仪,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最后,中小学德育还要鼓励学生多参与校内劳动。家务劳动。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领悟,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增强学生对他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三)教师言行一致,言传身教。中小学教师的行为习惯。性格气质。道德情操。思想观念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因此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首先,教师要尊重?W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其次,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职业更强调职业道德素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师德修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再次,教师要坚持学习,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专业素质。最后,建立教师职业道德监督机制,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对于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四)全员参与,各科渗透。我们应该明确,在学校教育中并不存在着学科科任教师和德育教师之机械分别,教书与育人其实是一个整体,教书的过程就是一个育人的过程……应该让学校教育的每一项教学与日常活动都具有德育意义。“中小学德育不是孤立的,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都应渗透德育。例如: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讲解中国古代诗词。现代散文,引导学生热爱中国的语言文字,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的历史。古今数学家作出的杰出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音乐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教唱爱国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在体育课堂上,老师在传授体育锻炼技能。方法的同时,要着力培养学生顽强刻苦。敢于拼搏的意志品质。

(五)方法改革,形式创新。中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社会经验贫乏,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必须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中小学德育方法应当灵活多样。生动形象。易于操作。一方面,对于德育的传统方法不能一概否定,应该加强研究。认真借鉴。例如,带领学生到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参观,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演讲。歌咏比赛。运动会等活动,引导学生制作手抄报。黑板报,都是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另一方面,博客。微博。短信。电邮。QQ空间。微信成了个体表达思想与情感的隐蔽而快捷的工具……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其优势同学生进行全方位。零距离的交流与互动,进而使教育者们可能对青少年学生施加更加深入与生动的影响,让学校德育变得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开展德育,都必须围绕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这一主线,不能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德育要保持整体性。连贯性。开放性。

(六)家校结合,形成合力。中小学生独立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其活动轨迹主要在家庭和学校,因此,家校结合是提升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首先,要定期召开家长会或者对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和面临的问题,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教育,家校结合共同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设立家长学校“,举办专题讲座,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了解家教知识。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教育方法,特别是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重视自我修养,为孩子作出榜样。最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持家校之间的密切联系。学校建立网站,及时介绍学校办学的基本情况;通过QQ群。微信群等社交媒介,使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时传递信息。沟通意见。

增强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上一篇:茬課程游戏化背景下的中班幼儿主动参与主题环境创设的研究【1671字】
下一篇:增强小學科技教育,提高學生科學素质【2196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旅游英语专业學生语言交...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现状情况

MCGS水位PID控制的仿真设计

PLC舰船舷侧隐身门梯集成...

反应物比例在LiFePO4合成上的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茬老年便秘...

2023年生育政策二胎還湜二...

中央空调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2000元做什么生意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