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养工作研究
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是增强宗教界代表人士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宗教界代表人士在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有效方法。在对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养时,需要做好教育培养的统筹规划,明确定位教育培养工作的价值取论文网向,不断完善教育培养的形式,更新教育培养的内容,采取灵活的教育培养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宗教界代表人士思想意识和工作水平,带领信教群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积极的力量。
一。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养工作的价值取向
1。坚持政治培训第一
加强政治培训是当前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党团结凝聚宗教界代表人士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在对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养时,始终着眼于将提高宗教界代表人士拥护中国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自觉抵制一切分裂活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放在首要的位置,促使宗教界代表人士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主义的宗教观,吃透党和国家有关宗教事务的基本政策,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坚持按需培养为逻辑起点
提高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养质量,最关键的是要强化教育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对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养时,需要坚持按需培养的总基调,具体来说就是要结合宗教工作面临的实际,根据各类宗教的差异及其所在区域。民族的属性特征。对象的区别以及内在需求来具体落实明确教育培养工作的重点内容及培养形式,即根据各教别的具体情况和客观背景,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以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制定教育培养的计划,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差异化的教育培养内容体系,科学选择教育培养的主题,例如,根据需要确定以扩展宗教公益慈善服务领域。提升寺庙管理水平等为主题的培训等。
3。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爱国主义一直是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养的主线。宗教界代表人士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在对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养中,要大力宣传各宗教教义中特有的爱国主义的内涵,增强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国家意识。中华民族意识,以主义祖国观引领宗教界代表人士正确把握和深入领会国家与信仰。中国梦与宗教的关系,在宗教界代表人士中牢固树立宗教无国界。信徒有祖国“的正确观念。可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利用纪念重大历史活动抒发爱国情怀,用现实事例阐释以爱国爱教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回顾和总结爱国宗教界代表人士与党同心同行的经验等。
4。坚持以教育信息化为引领
从教育现代化的功能属性来看,教育信息化是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养工作的重要媒介和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通过加大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与教育培养内容的有机结合,能够满足宗教界代表人士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约束,将有关教育培养的内容。方法。文献查询。信息获取等通过信息科学技术这一载体实现了融合,因此,加快和提升教育信息化进程,可以大大促进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养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二。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养工作的功能定位
1。促进宗教与社会和谐相处
宗教界代表人士肩负着联系。教育。引领信教群众的职责任务。做好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工作对促进宗教与社会和谐相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品德修养。政治倾向会对信教群众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宗教界代表人士在引导信教群众协调处理宗教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正确看待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利益关系变化,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做好宗教界代表人士思想教育。政治引导工作能够产生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并通过宗教界代表人士团结和带领广大信教群众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实现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宗教界代表人士只有在信仰宗教的同时能够旗帜鲜明的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才能成为真正的爱国主义宗教人士。通过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可促使宗教界代表人士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党的各项民族宗教政策,将民族的整体利益作为开展宗教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主动性。坚定性和自觉性,从而做到带领广大信教群众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序开展宗教活动,协助统战。民族。宗教部门做好政策宣传。矛盾化解等工作。
3。提高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渗透的能力
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的渗透具有悠久的历史,这对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产生不利影响。宗教界代表人士在引导信教群众坚决反对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进行的渗透颠覆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对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反渗透宣传和培训,充分认清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危害性,做到坚决与境外敌对势力划清界限,从而不断增强宗教界代表人士的识别能力和防范知识,坚定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宗教的基本原则,赋予爱国爱教的宗教界代表人士牢牢掌控教会的领导权,将能有效的防范和打击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的渗透活动。
三。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养工作的对策
1。切实加强对教育培养工作的组织领导
宗教界代表人士历来具有与党长期合作的光荣传统。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养首先需要做好组织领导保障,为此,各级党委。政府需要牢固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将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纳入党委。政府的常规工作内容,成立教育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统战。民族。宗教部门为主导。相关学校为主体。宗教团体各司其职。宗教寺院广泛参与的教育培养工作运行管理体制,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能和工作任务,做好协同配合,确保教育培养工作顺利开展和有效执行。2。建立宗教界代表人士数据库更新机制
做好宗教界代表人士数据库的更新是开展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养工作的前提条件。教育培养工作管理部门要协同宗教寺院等部门及时做好补充。完善宗教界代表人士数据库各项内容以及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发现和吸纳工作,全面掌握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数量变化。年龄状况。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知识结构。组织能力。已接受的培训情况等,从而每年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确定教育培养的对象。重点和目标。
3。做好宗教界代表人士关注的现实问题的调查
针对当前各类涉及宗教事务的现实重要问题以及改革创新问题,例如,如何发挥宗教界代表人士在信教群众中的引领作用。如何进一步提升宗教团体自身建设的水平。如何进一步增强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力度。如何更好地提升宗教寺院财务管理水平等内容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明确发挥宗教界代表人士积极作用的着力点,为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工作明确了具体的方向,提供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培养依据。
4。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培养模式
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教育培养过程管理,致力于不断提高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政治觉悟。宗教学识。政策水平。法制观念和管理水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具体教育培养过程中,应针对宗教界代表人士的不同需求及自身情况,采取集中培训。分散自学。办班培训。巡回宣传。远程教育。座谈讨论与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建立教育培养等级多层次。方法多样化。对象全覆盖。类型多元化。内容广领域的灵活多样的教育培养模式。
5。注重不断丰富和创新教育培养内容
针对宗教界代表人士对教育培养内容的需求特点,本着缺什么就补什么的教育培养工作思路,在教育培养内容设置上紧密围绕宗教特点及中心工作。突出统战特色和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使教育培养的内容与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层次和需求相吻合。在教育培养内容选择上要求既有宗教法律法规和政策,又有宗教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要有相关的国际国内时事。历史知识以及讲清民族分裂主义的反动本质及其危害等,当然教育培养内容也不能就宗教讲宗教,必须结合实际需要,丰富培训内容,比如,在现有教育培养内容基础上探索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延伸,紧密围绕实际开设专题研讨。典型案例剖析,帮助宗教界代表人士树立全局观,破解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增强教育培养的针对性。
6。健全教育培养项目的激励机制
教育培养管理部门要把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参训情况和考核结果如实记入数据库,纳入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教育培养与用人。奖励等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形成教育培养与考核。使用。晋升。奖励等一体化的用人制度,也就是说通过把教育培养效果与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依据教育培养效果来推荐使用人才。奖励等的良性机制,充分调动宗教界代表人士参加教育培养工作的主动性和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建立教育培养工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切实提高教育培养的实效性。
7。加强宗教院校建设,发挥宗教院校的教育培养平台作用
宗教院校是培养宗教界代表人士提高宗教学识水平的重要场所,是正确阐释宗教教义的重要阵地。无论是从造就培养高素质的爱国宗教人才,还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院校都始终肩负着神圣责任和重要使命。为此,需要着力加强宗教院校建设,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办出特色和亮点;加强宗教师资培养力度,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构建适合宗教界代表人士成长特点的培养机制;合理布局宗教院校,适当增加院校数量;改善宗教院校办公办学条件;加大宗教院校经费投入等。通过提升宗教院校的办学水平,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做出自己的贡献。
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