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社会地位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它扮演着促进社会发展、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等不可忽略的角色,引起了全社会各阶层的广泛重视。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素质教育”这一政策制度的提出,一些战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不得不顶着学生升学成绩的巨大压力,在保证达到一定教学成果的情况下,借助家长等各方力量,以达到教学减负的效果。亦如家长们“望子成龙”、“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等思想观念的错误引导,对于自家孩子学习成绩的高度重视,产生了一些下意识的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这些都促进了近年来“家长作业”这一现象的发酵,使之一度成为教育热点问题。
前不久,一则《致亲爱的老师们,假如我们家长什么都会,还要你们教师做什么?》帖子传遍朋友圈。这则帖子是一位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家长发布的,文章中主要向读者朋友们吐露了一些面对他孩子各式各样的家庭作业时的无奈,以及对老师们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的不满。一经发布,引发了广大家长朋友们的力挺,网友纷纷点赞表示认同这位发帖者的观点。
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针对家长过分参与家庭作业以至于演化成“家长作业”这一现象做出了一些研究,并得出如下一些结论:当前家长在家庭作业指导中主要存在忽略学生主体性地位、指导作业动机不纯、指导方式不恰当、亲子关系紧张等问题;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部分学生缺乏对家庭作业于自身发展意义的理性认识、过度依赖家长等。然而,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家长过分参与作业这一现象依旧存在。
2 家长作业现象的事例分析
为了深入研究“家长作业”这一现象,笔者将从以下几个事例进行分析。
2。1 对案例一的分析论文网
案例一:在随机调查中发现,做小报被家长视为最让人头疼的作业,由于老师提出的版面要求几乎达到专业媒体出版标准,让一些家长头痛不已。王女士在一家文化出版单位工作,儿子才上小学,她最头疼的就是每逢主题节假日给孩子做各种小报。刚开始,为了孩子能拿到高分,王女士做小报非常认真,坚持一笔一划地用手抄。没想到班级评比完,手工抄写的小报完败,而有着精美包装、完美排版的电子报毫无悬念的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从上例可见,作为一名战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对于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他们或许也是出于无奈。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学习目的不再是单一的追求优异的考试成绩,而是追求自身多种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如此看来,教师们布置类似手工类作业,本质上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这种类型作业折射出的以上优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教师们对于这类型作业给出的验收标准未免太高了。学生在完成这样开放性的家庭作业时,对待这项任务的态度及实际参与的过程实则比取得的成果更为重要。如果,一味地追求美观、高标准、高要求,这难倒的不仅仅是大多数学生,甚至大多数家长也要为这样的作业而苦恼。这样高难度的作业,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作业本身所带给学生的价值。虽说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动手实践类的作业确实是必不可少的,广大一线教师们在布置作业或者验收作业时,理应实际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来布置作业,正如胡芳芳老师提出的“作业的布置应时刻遵循‘真’这一原则,也就是说作业的布置合乎规律性,是学生切实需要的,是能够为课堂内容服务的”。布置一些学生自己或家长稍加协助就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而不是为了追求一些奖项或名利,使得该作业只剩下一个华丽的形式,让类似案例中这样的种种“家庭作业”转化为“家长作业”,徒增学生及家长们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