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违抗性品行障碍主要表现为(多见于十岁以下儿童):明显不服从、对抗、消极抵抗、易激惹或挑衅等令人厌烦的行为特征。[ ]这些特征给家庭、学校、社会所带来的麻烦远远胜于给本人所带来的麻烦。一般来说,对立违抗性障碍事实上没有比较严重的违法或侵犯他人权利的攻击行为或社会性紊乱。
2 4-6岁幼儿品行障碍的调查分析
根据国内调查显示,该障碍患病率为1.45%-7.35%,患病高峰年龄为儿童后期和青少年早期,约13岁左右。男女患病比例约为9:1,农村患病率较低,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在近十年呈上升趋势。[ ]目前对儿童品行障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青少年,青少年的品行障碍行为更具有代表性。针对4-6岁幼儿品行障碍的研究缺乏,本文主要研究4--6岁幼儿品行障碍,所以主要对对立违抗性行为进行探析。
笔者在淮安市机关幼儿园见习、实习期间,通过对小、中、大班的主班老师开展访谈调查,研究幼儿道德发展中的品行障碍问题。结果显示幼儿的品行障碍主要表现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破坏行为、偷窃、说谎。首先幼儿品行障碍存在性别差异,男性的发生率高于女性,特别是在攻击性行为上,其他方面发生率差别不大。其次幼儿品行障碍存在年龄差异,随着幼儿年龄增加,身心的不断发展,幼儿的品行障碍问题发生率会有所下降。但是,有些品行障碍问题的发生率又会在大班提高,并伴随新问题出现。因此对幼儿的品行障碍问题的关注不能因幼儿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而且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幼儿出现品行障碍问题的原因,及时采取方法予以矫正。文献综述
3 4-6岁幼儿品行障碍的表现及案例
3.1 攻击性行为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为了获得某项工具、玩具或角色扮演中的某个角色而进行的争吵、打架、争抢等行为。主要是由于主体的需要或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时,对他人进行的伤害性行为。其表现可以分为第一、身体上的侵害,如打人、推人、咬人等;第二、语言上的侵害,如骂人、大喊大叫等;第三、对权利的侵害,如使用暴力抢夺别人的玩具、当得不到某种玩具时,直接损坏玩具等。通常男生的攻击性行为多于女生,年龄小的幼儿攻击性行为较明显,对身体的攻击多于语言上的攻击。[ ]
案例:杨杨,男孩,四岁,小班上学期。笔者是该班的实习老师,从幼儿第一天入园开始就在杨杨班。刚入园有很多幼儿一直哭闹,想要回家找爸爸妈妈。可是杨杨不哭不闹,专心玩着小汽车。之后几天,杨杨一进入班级就去拿小汽车。如果有人比他早到班级,先拿了小汽车,他会立马把小汽车抢回来。如果对方不给,就会出手打对方。有一次,笔者去制止他打别人,他连老师也打,只有主班老师可以稍微控制地住他。平时上课时,他也是我行我素,从不听讲,也不会老老实实坐在凳子上。老师曾经把他安排和别的幼儿一起坐,但是他总是因为自己需要得不到满足打别人,后来老师把他安排在前面一个人坐。
3.2 破坏行为
幼儿破坏行为是一种由于敌对情绪引起的报复行为(如:你推倒了我的建筑作品,我也要推倒你的)或是因为不满而表现出来的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如:你不同意我加入游戏,我就破坏游戏材料)又或是因为年龄小,幼儿尚未形成爱护公物、爱护他人财产的意识而产生的一种无意性行为(如:在桌子上写字;因好奇弄坏别人的玩具等)。
案例:浩浩,男孩,五岁半,第二年读大班。浩浩是班级里个子最高的男孩,活泼好动,上课也不认真听讲,平时在幼儿园经常出现破坏性行为,因此在幼儿园不太受欢迎。刚刚入班时,浩浩是班级里的“破坏大王”,书本、画册到了他的手里会被撕成一页一页,玩具到他手里,会被拆卸的面目全非。他还特别喜欢在别人活动时去搞破坏,比如幼儿在建构区搭建好一座大桥等建筑物或者幼儿用小玩具完成了某种造型,浩浩都会故意将其推倒或打乱;在下楼去做操或者玩游戏时,浩浩会故意采花,吓唬园内的大白鹅,摘取果园内的水果等等。当其他幼儿警告他并要去向老师告状时,他也不害怕。只有教师出面批评制止时,他才会有所收敛,但是很快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教师对他是颇为头疼,大多数情况下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