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专业知识有所欠缺
《专业标准》中提出幼儿教师应掌握的专业知识有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和通识性知识,可以将其归为专业性知识和通识性知识两类。
4。1。2。1 专业性知识
幼儿教师能否为幼儿创造适时适宜、宽松愉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关键在于幼儿教师对幼儿发展和保教知识的掌握程度。多数农村幼儿教师虽学习了一些基本的专业性知识,但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仍不牢固、不全面,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容易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即“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与教学情景下,在智力、能力、性别、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志向水平等方面的差别。”[2]一些农村幼儿教师往往会对班里的所有幼儿“一视同仁”,不能及时地找出幼儿个体发展对应的策略与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4。1。2。2 通识性知识
“通识性知识是‘通识教育’模式下个人所需掌握的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力的’并且不同于职业和工作导向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态度。”[3]《专业标准》中指出的通识性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中国教育基本情况、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五个方面。幼儿教师对于通识性知识的掌握不在于数量和种类的多少,而是通过对所掌握知识的理解与融合,发展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善于思考的大脑和开放的视野。一些农村幼儿教师由于受到各种外界条件的限制,接触现代信息技术的机会相对较少,对于通识性知识中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有所欠缺。另外,部分农村幼儿教师还不能意识到各种通识性知识的融合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容易在日常保教活动中割裂通识性知识与专业性知识以及各种通识性知识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