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体系还不健全。表现在:一是学校缺乏研究意识,未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定期追踪,没有对学生参与课程状况以及教师教学能力进行阶段性分析,反省课程资源开发现状的不足,思考应对策略,导致课程发展停滞不前;二是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教师的专业能力还未达到课程要求,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难度较高;四是学校在规划课程内容及活动类型时,忽视学校实际能力,未确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核心,资源开发无从下手,盲目开展的课程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难以相融,无法激发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学生了解、接触社会生活的目标无法达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校本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下面以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依托,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如何进行校本化创新展开研究。
2 概念界定
2。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以学生为本,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自身生活、社会需求、自然科学等问题为基本学习内容,通过研究性学习、合作交流学习、实践体验学习、网络技术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来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综合实践性课程。
2。2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有利于课程实施的一切课程因素来源以及必要而直接的课程实施条件。
2。3 校本化
“校本化”表示课程实施同时关注学校情境中教师根据所面对的实际教学情景, 特别是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对国家课程进行的创造性加工和改造,以及师生互动所生成的既不同于国家书面计划的课程也不同于教师预设课程的学习经验。文献综述
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资源开发力量薄弱,开发意识不强
经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在课程设计方面存在很大缺陷,课程实施能力并未达到课程要求;学校也未能够有效地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对专业教师培训层次较低或培训形式单调,没有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因此,教师执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还停留在初探阶段,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摸索而不是传授。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传统学科课程,没有系统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师只能根据具体的选题和实施状况进行独立的设计和开发。但有些指导教师缺乏课程理论基础和课程开发经验,而日常繁忙的教学工作又使得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来弥补这些不足,导致课程开发力量薄弱。许多学校大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传统学科顶替,或者班主任兼任执教,还未意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对该课程内容的丰富,设置的灵活缺乏认识,疏于课程资源开发。教师团队的专业化分工迫在眉睫!
3。2 缺乏对课程资源开发的整体规划
许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共同的主题,课程零散而没有规划,只是参考相关资料或其他学校的经验东拼西凑,以应付教育部门检查验收考核。表面上课程内容似乎“百花齐放”,实则课程之间根本没有联系。学生尽管上了足够课时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无法吸收系统的知识,实践能力无法得到针对性的提高。零散的课程难以看到发展成果,教师往往不愿意投入精力挖掘课程资源;学校在开发课程资源时,思想单一,没有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没有将校内外课程资源整合起来,整体规划,导致课程内容单调且易与社会生活实际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