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信用评级诞生于1986年地方企业开始发行证券时。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已经建立起自己的评级指标体系和方法,相关的制度也在完善中,并且有巨大的进步空间。这些进步主要得益于我国债券市场在规模和品种上均得到了一定的突破和发展。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我国政府日益重视金融产品的风险管理,从而促进了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但是,我国的信用评级在国际上却仍然处于缺乏话语权的尴尬局面。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很多不足,外有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和监管体系不完善的制约,以及市场准入机制上的问题,内有技术水平不足、发行人付费机制、中小信用评级机构资历欠缺等制约因素,和国际一流的信用评级机构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源Q于W优H尔J论K文M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在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研究它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一步发展的策略十分紧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了信用评级在评估风险性方面的不足,中国有迫切的需要尽快改进、建立公正、客观、独立的信用评级行业体系。其次,外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对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掌控已经渗透得十分严重,很有必要依靠本土的力量夺回这一金融高端产品的市场掌控权。最后,在国家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环境和新常态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深刻变革,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逐步向第三产业变更,而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很多高新技术的企业发展来推动,这些企业的发展又需要借贷融资,信用评级是借贷环节中重要的参考,所以信用评级的发展在这一经济背景下,将会有比较深远的意义。
本文以次贷危机后期和我国产业转型新时期为背景,主要探讨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采取的适应我国特色的评级模式和评级方法现状,并发掘目前存在的问题。另外,通过借鉴国外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史,并且结合我国实际的信用评级行业发展情况,从多方面提出规范和完善适合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二、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 内部建设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1、 缺乏优势民族品牌
目前,我国具有债权评估从业资格的机构只有五家。根据中诚信的信用评级数据库,我国排名前五的信用评级机构的成立时间以及控股情况如表1,经过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的信用评级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发展历史短,大机构少。相比于世界前三的信用评级机构——1860年成立的标准普尔、1909年成立的穆迪公司和1913年创办的惠誉国际,我国的行业领先的几家机构均成立于1988年以后,发展时间较短。并且最早成立的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由于福禧事件的影响退出了市场,所以目前获取五大政府部门发的全牌照并掌控市场的主要是中诚信、联合、大公和新世纪四个公司。其余还有100多家中小信用评级机构,但是大多规模小,资历浅,评级不规范。
第二,民族品牌欠缺。本土做到行业领先的三家信用评级机构大都被美国的公司控制,并且评级体系缺乏符合国情的创新。其中,2006年,排名靠前的中诚信国际虽然采用了一整套行业领先的国外信用评级体系,但被穆迪参股49%的股份,并被接管了经营权,同时约定7年后持股51%;而联合资信也被惠誉参股49%的股份;新世纪也与另一家三大——标准普尔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于2009年签署技术服务协议。只有大公国际坚持创造民族化国际品牌,而大公目前的主要业务转向对国家信用的评级,市场占有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