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的经济政策模式可以说从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苏州模式”,但又根据自身的情况加 以改进创新。淮安的经济政策发展模式可以说市用“产业转移”、“吸引外资”以及“发展 特色产业”三点概括。
首先,“产业转移”,即位于苏北的淮安利用苏南以及上海的产业转移。比如淮安于 2014 年成功签约上海产业转移项目,其中包括 33 个签约项目、169。7 亿元的总投资。
“吸引外资”,即淮安市吸引外商来此投资,最为显著的成果可以体现在吸引台资这一 方面,但同时淮安也注重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十一五”期间,淮安市新增外经获权 企业 6 家,较“十五”期间翻一番。苏台(淮安)经贸洽谈会、台商论坛等活动深入开展, 一大批知名台企落户淮安,全市实际利用台资占外资总量 50%以上,台资集聚新高地加速 形成。“十二五”期间,不仅台资在淮安进一步扩张,其他诸如欧美日韩等外资引入量也有 了明显的提升,使得淮安成为苏北累计利用外资排名第二的城市。
“特色产业”,即具有淮安政府致力于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体系。按照三大产业 的划分,即“4+1”特色现代农业;包括食品、电子信息、特钢、盐化的“4+2”特色产业; 以及包含电商、物流等的“4+3”特色服务业。
3。4。2。3 苏淮两地科教程度比较
从教育水平来看,2015 年苏州和淮安普通高校的数量分别是 21 所和 7 所;而苏、淮两地高校在校学生分别为 21。48 万人和 6。79 万人。即无论从高校数和学生人数来看,苏 州是淮安的三倍左右。 来自优W尔Y论W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从科技角度来看。首先从 2015 年两地政府投入的科技费用来看,苏、淮两地科技投入分别为 88。3 亿元和 12。3 亿元,即科技费用投入苏州是淮安的 7 倍左右。其次,从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来看,苏州、淮安分别新增数量为 73 家和 12 家,苏州是淮安的 6 倍左右。第三,从两地 2015 年的专利数来看,苏、淮两地的专利申请量分为 98704 件和 15941件;苏、淮两地专利授权量分别为 62263 件和 9365 件。即苏州的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为淮安的六倍左右。最后,苏州、淮安科技孵化器面积分别为 470 万平方米和 88 万平方米,即苏州在这项指标上是淮安的 5 倍左右。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教育水平,还是科技水平,通过选取了苏、淮两地几个统计口径
相同的且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来看,苏州的科教程度都远优于淮安。
3。4。3 FDI 在苏淮两地发展趋势
图 1 苏州、淮安外商直接投资(单位:亿元)
由图 1 可以看出,在 2008 年到 2015 年期间,苏州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先上升,
2012 年后逐年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淮安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同样是在 2012 年这个节点
前上升,但在经历 2013 年的下降后逐渐趋于平稳。
图 2 苏州、淮安新增外资协议金额(单位:亿美元)
图 3 苏州、淮安新增外资协议项目(单位:个)
由图 2,图 3 可以看出在 2005 年到 2015 年期间,苏州市的新增外资协议金额和项目数量整体呈现波动式减少的趋势。而淮安的新增外资协议金额和数量在 2008 到 2012 年间呈现增长,而 2013 年有所下降,随后保持稳定的趋势。 综合图表所示,苏州市的外资无论是从实际使用、总金额和项目数量这几方面来看,
都由呈现下降的趋势。虽然苏州外资大幅度减少的节点市在 2012 年到 2013 年期间,但其实苏州外资的减少在 09 年就已有苗头。美国的缤特力苏州公司、美国国家半导体等公司从 苏州撤离;其他诸如库力-索法半导体、艾佩斯、欧瑞康、和硕、飞思卡尔、奇梦达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