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过程中,泸州市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定不移地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惠 农政策,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农林牧渔业生产全面 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进一步增强。但是,泸州市农村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泸州市农 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是在查阅众多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泸州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 行分析研究,进而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泸州市农村经济的持 续稳定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2 泸州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2016 年,泸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快转 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供给改革为核心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以创新、协调、绿色、开 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泸州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农业增效、农民 增收、农村发展的良好态势。下面从泸州市农村经济总量、农业区域化规模化、产品结构、 农民收入四个方面介绍泸州市农村经济的现状,为后面的问题和对策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1、经济总量扩大, 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近年来,泸州市农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农业增加值等方面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攀升,利润总额不断扩大。据四川省统计局统计,2016 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98。6 亿元,同比增长 3。7%(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农业总产值 154。9 亿元,同比增长 4。1%;林业总产值 12。0 亿元,同比增长 7。1%;畜牧业总产值 116。3 亿元,同比增长 2。5%;渔业总产值 10。9 亿元, 同比增长 4。8%;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 4。6 亿元,同比增长 9。3%。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 值 180。9 亿元,同比增长 4。0%,比前三季度提高 0。2 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8。1 亿元,同比增长 3。9%,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0。1 个百分点。分产业看,农业 106。1
亿元,同比增长 4。7%;林业 7。9 亿元,同比增长 7。0%;畜牧业 57。3 亿元,同比增长 1。9%; 渔业 6。7 亿元,同比增长 4。5%;农林牧渔服务业 2。8 亿元,同比增长 6。5%1。由此可以看 出泸州市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呈现出经济总量迅速扩大,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的特点。论文网
2、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 泸州市自十一五期间初步建立了具有独特优势的六大主导产业以来,重点扶持发展这六大主导产业,2015 年形成了以隆纳高速公路沿线为主的“百里甜橙走廊”,以泸县、合 江为主的万头生猪养殖加工区,以长江沱江两岸为主的荔枝、桂圆、蔬菜生产带,以古蔺、 叙永为主的优质烤烟生产区,以永宁河两岸为主的竹产业带,以沱江、赤水河流域为主的 万亩红粮生产带。泸州糯红高粱、泸州桂圆、合江荔枝等获国家地理保护标志,泸州老窖 有机高粱、泸县生猪成功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1]。至 2016 年底,泸州拥有注册商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176 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1956 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182 家。 可以看出泸州农业具有明显的主导产业特征,农业产业化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产业结构不 断优化,优势产业逐步形成。3、产品结构单一,初级产品占主导地位 从当前泸州市农村整体经济结构来看,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是造成泸州市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泸州的农业产业一直以来都有着自己的特色, 果蔬、红粮、生 猪、烤烟、竹业、优质稻等都有一定基础和优势,但是我们的这些优势产业并没有形成规 模效益。泸州的农产品在省内在国内有优势的品牌的太少,品质比较高的产品更是少之又 少。泸州市农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科技含量低,初加工和粗加工产品多,名牌产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