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呈现出被全面抢占的势头。银行业存款金额下跌十分严重,仅2014年1月份就流失了8000亿元存款;金融脱媒的进程也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成长而有所提速,使传统商业银行面临艰巨的挑战;此外,还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融资格局、盈利模式和服务思维等诸多方面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代表的商业银行均是我国经济体制内的重要力量,所以本文将综合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及如何吸纳新技术以寻求行业革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使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的浪潮中保持上风。
1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1.1互联网金融简介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业有机结合使得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上个世纪90年代互联网金融萌芽于美国,此后一些国家纷纷效仿。中国互联网金融出现和成长的时间较晚,2005年伴随着第三方支付的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开始在我国初露峥嵘。而互联网实质性金融业务在我国的出现是在2011年之后,特别是2013年,这一年被称为我国互联网金融元年,此后则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1.2互联网金融的分类
目前在业界、学术界和法律界对互联网金融没有一个具体、明确且统一的定义,但是却存在第三方支付、网络融资和网络理财三类公认的模式。
1.2.1第三方支付类
第三方支付是一种电子支付模式。据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发文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定义,第三方支付指在收款人和付款人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货币资金转移服务的金融业务[2]62。该项业务在POSS机以及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广泛应用的基础上高速发展,正如上文提及的,余额宝在六个月内就拥有了8100万名用户,资本额则高达5000亿元。现在,第三方支付凭借支付结算便利性和打破地域限制的优势迅速渗透到网络购物、日常缴费和线下交易等小额支付结算模块。第三方支付自从在国内出现就一直呈现上升的急速上升的势头。除了余额宝,以智能化移动终端为基础的微信支付和二维码支付也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艾瑞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成交金额高达118674.5亿元。图1:2011-2019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数据来源:艾瑞咨询:2015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11.8万亿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015年(含)之前的时间,每年的实际交易规模都在上涨;在2015年之后的几年中,交易规模也呈现上涨的趋势。不过值注意的是同比增长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规模在扩大的同时增速却在放缓,这说明第三方支付终端已经占有了极大的市场份额。第三方支付给用户带来新型支付结算体验,分配支付领域的蛋糕,改变民众的消费习惯和企业的社会经济活动。
1.2.2网络融资类网络融资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平台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融资模式,主要包括众筹、P2P和网络小贷等业务模式。众筹即大众筹资,是指面向群众募集资金,以支持发起者的行为[2]63。
图2:历年正常运营众筹平台数量数据来源:网贷之家:网贷之家发布2016年中国众筹行业年报(全文)
2016年全国正常运营的众筹平台总计427家,然而在2013年只有29家正常运营的众筹平台,四年时间内的涨幅高达1372%,众筹平台的疯狂增长正是我国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写照。
作为互联网金融中重要的一个分支,这一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融资模式在过去的几年间不仅在数量上高速发展,在资金方面更是显露出超强的发展潜力。2016年成功筹资金额高达244.78亿元,与2015年的114.24亿元相比,2016年筹资金额约是其筹资金额的两倍,具体数据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