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融资阶段风险分析 8
(二)投资过程风险分析 9
(三)创业投资退出阶段的风险 10
六、创业投资中的风险防范的对策 11
(一)融资阶段的风险控制 11
(二)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12
(三)退出阶段的风险控制 12
参考文献 14
一、引言
(一)现实背景
中国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大量的中小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创业投资活动迎来了阶段性的进步。目前,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接纳城镇就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有效提升,涉及的行业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为促进我国城市化与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因此,有效提升创业投资水平使创业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实现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与规范化运营就成为了当前金融投资领域关注的热点内容。现阶段,创业投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受市场与技术影响较大,技术成熟度、市场性、可替代性等存在较多的可变因素,同时产业化周期长、技术市场化,需要资金规模较大,持续周期较长,使得创业风险投资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目前,我国创业投资运作方式没有规范性、缺少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造成创投企业在进行创业项目评估与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出现误差的现象较多,整体损失较大。因此,针对创业投资活动风险控制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执行流程,为投资者提供更具可操作性的风险控制方案是提升我国创业投资水平的重要内容。
(二)理论背景
Robert H. Fried and Vance D. Hisrichz (1994)针对创业投资活动进行了调研。在实际调研过程中,从发展战略、运营能力以及投资盈利三个层面构建出了创业投资评价标准。该标准主要包括:成长潜力、经营思想、经营观念、风险控制、管理能力、回收期、收益率①等诸多指标。同时该研究,根据上述三个层面的评价指标制定了相应的创业投资决策流程,制定了各种评估方法的应用细则。这一研究是创业投资活动最早的研究之一,为后续的创业投资研究构建了一个典型的研究框架。
Edward B. Roberts (2007)以两个创业投资公司的运营活动为例,对创业投资活动的评估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研究中发现,所选取的两个公司在创业项目筛选与投资决策制定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选择的风险控制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导致了两个创投公司在实际收益方面的差异②。这一研究通过横向对比的方式,对创业投资活动风险控制效果进行了分析,通两个实例公司创投项目实际收益数据进行了验证,为创业投资活动的有效进行提供了依据。
Robert D. Hisrich (2005)针对影响创业投资实际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提出:构成创业投资活动影响因素的指标除了基本的注资能力外,同时还包含对相应项目信息的处理与整合管理能力等③。其研究将原有创投活动风险指标拓展为58个,结合创投项目实际收益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提出了床头活动单项风险评价的执行依据。
尹淑娅(2006)对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既有创投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了改进,重点论述了创业投资退出阶段对整体收益的影响④。在研究中,尹淑娅采用了权重和概率的方法进行模型数据分析量化,提出了可行性更高的风险评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