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着重研究当前形势下,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策略。审慎面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通过合理的制约措施,引导影子银行的良性发展,合理规避风险,发挥其促进金融发展的积极作用,对维护我国的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影子银行理论概述
2.1 影子银行的含义
影子银行的概念最早由麦卡利(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在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上提出,他将那些“有银行之实但却无银行之名的种类繁杂的各类银行以外的机构”概括为影子银行体系[1]。2011 年 4 月,金融稳定委员会将影子银行定义为: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2]。
在中国,“影子银行”的还没有一个完全准确的定义。 根据我国当前影子银行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将其含义理解为:那些缺乏一定监管的,行使银行部分信贷功能,但运作形式、交易方法、监管体系等都与传统银行完全不同的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运作机制的加总。它涉及的机构主体既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包括小贷公司等非银行机构。
2.2 影子银行的特点
(1)透明度较低。由于影子银行产品结构设计更为复杂,公开披露的信息较少,导致信息披露制度极不健全。
(2)杠杆率较高。影子银行并不需要留有存款准备金,不受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可以利用杠杆操作谋取高额利润,导致风险远远大于传统银行。
(3)存款并非资金来源。影子银行通过自有资金和各种投资方式以及理财工具进行短期融资,是一种直接融资,而非个人或者企业存款,其资金来源受市场流动性较大。
(4)缺乏监管。影子银行被称为影子银行,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其监管的缺失,同时,影子银行并不享受中央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这一最后防线,可能导致更大的金融风险,扰乱金融秩序。
3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3.1 影子银行的发展
2008年,面对金融危机的爆发,许多国家本想通过量化宽松的政策来增加有效供给,推动经济复苏,结果却使资金量供多于求,大规模的货币在活跃在金融市场中,影子银行也崭露头角。2011年,国家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国内出现了资金使用不协调的局面。资金价格的向上波动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了维护正常的经营,大多数中小企业只能向“影子银行”寻求帮助,结果推动了影子银行的不断崛起。虽然影子银行在我国起步相比较晚,发展情况却非常惊人。据《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3》显示,即使采用最窄口径,2012年年底,官方数据统计影子银行体系规模达到14.6万亿元,占GDP的29%;市场数据统计其规模达到20.5万亿,占GDP的40%[3]。
3.2 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
对于中国银行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有的学者按照组织机构进行分类,有的学者按照金融产品进行分类,本文将其综合起来,列举了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
3.2.1 银信合作
在银信合作业务中,发放贷款的资金并不来源于公众在银行的存款,所以银行不必接受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的比例限制,却发挥与传统信贷同样的资金提供功能。在银信合作中,信托计划被信托公司包装成理财产品向公众销售,实质是单个客户对银行发放贷款数量的份额认领,而客户也将从中获得高于存款收益的好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