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一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在这一部分,详细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并介绍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的内容、研究过程及难点。第二章为文献综述。这一章将综合描述当前对经济一体化和“一带一路”的研究成果,指出其中的不足,并引出下文主要探讨的问题:为什么中国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一体化?为什么中国适合与沿线国家经济一体化?中国该如何与沿线国家经济一体化。第三章为理论分析。通过使用“雁阵模型”,就区域经济一体化如何形成的进行解析,并进一步以现有的成果论证,解释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依据。第五章为实证分析。通过自己收集整理最新的数据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类并将其数据分别导入HM指数公式,以得出的结果来证明经济一体化的可行性。第六章为结论,将对上述两种分析研究做出总结。并指出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风险与挑战并给出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过程与难点
“一带一路”这自2013年由对外提出以来,我就密切关注着它的动向。作为以中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的第一步,其最终目标自然是实现与沿线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但为什么中国选择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不是日韩等发达国家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个问题困扰着我,并产生了作为毕业论文研究的想法。于是我先初步了解了这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现都是些新兴市场国家,相比日韩等国潜在市场巨大。既然要打开这些新的市场,在这些国家投资建厂必不可少,那么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融合产业来达到经济一体化,我进一步查阅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的模型,发现“雁阵模型”能很好的解释这一现象。所以我选择“雁阵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并选择中泰罗勇工业区这一实际成果作为验证。但光有理论远远不够,既然中国要这些沿线国家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那么两者间必须有紧密的贸易联系,为了揭示两者间的具体联系,我选择HM指数这一实证工具,通过自己收集整理的贸易数据,得出相关结果。最后综合所有研究成果,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发表一些自己对一体化进程的拙见。
由于“一带一路”从2015年才开始真正落实,所以数据的累积十分有限。且一手数据的获取途径比较困难并需要对大量材料进行整理归纳,所以本文会利用一些二手数据进行研究,难免会出现遗漏和缺失,敬请海涵。
二、 文献综述
三、 理论分析
(一)理论背景
国内环境:产能过剩,是当前中国经济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目前,我国已陷入经济发展的瓶颈,政府所提出的“经济新常态”,旨在加强创新能力,并调整产业的结构来维持经济的发展。而国内部分企业盲目扩大投资,导致钢铁,光伏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产业转型已迫在眉睫。
国外环境:中国与沿线国家总体上保持着和平稳定态势。这些国家的都是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贸易上对中国表现出强烈的欲望,是我国海外投资的理想去处,如果经济一体化能够实现,便能发挥双方的优势,弥补不足,达到“双赢”的境界。
(二)雁阵模型
雁阵模型是日本经济学家Kaname Akamatsu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导致产业结构转移和升级的总结。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里,一个国家的产业链如何扩展到另一个国家,使那个被转移的国家产业结构实现升级,从而与转移的国家经济接轨,使两国产业皆得到提升,联系也更加稳固,从而形成区域经济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