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系统分析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一种新的运营模式——立足高校内部,基于学校管理下的教材循环使用模式,提出由学校组织构建二手书循环使用平台,为教材循环使用建立长效机制。先行在校园内部实现小范围的循环,以小范围带动大范围,一步步实现教材循环问题。
(一) 可行性研究
1、 技术可行性
此系统是在原有的校内教材预定系统的基础上发展的,且这种新型的预定模式只在校园范围内运作,新教材预定依旧由校方负责,二手教材预定则是学生根据系统发布的信息进行线下交易,对于系统要求不高。本课题设计的教材预定系统,前台的新教材预定仍由校方负责,操作没有较大变化,二手教材预定子系统可以让买卖双方查看和发布教材信息、联系方式等,后台系统的维护和管理都很基础,无需较多专业人员的参与。
2、 经济可行性
教材循环不仅仅是资金上的节约,据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约2.72亿人次的高校学生,按照每人每学年10本书计算,则每年全国大学生需要2.72亿本书。而每棵成年的树可以制造大约10万张A4纸,每本书需要200页,那每年要砍伐45万棵树。然而,对于因纸张消耗以及因此被砍伐树木引起的问题的严重性上,学生普遍都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需要这样一个新型教材预定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
此系统只针对校园内的学生,且这种新模式完全免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浏览和发布信息,通过系统中的信息私下进行买卖。此系统是在原先已有的校内教材预定系统的基础上发展的,无需新添加软硬件设备及工作人员,使得成本增加,且新教材预定由校方全权负责,二手教材预定不涉及第三方交易支付模式,不存在收取利益这一问题。
3、 管理可行性
在全世界倡导环保的情况下,高校教材循环问题依旧是一大难题。每年临近开学,学生们都要采购教材,早在2006年,人大代表朱永新就曾提出,政府应把推广教科书循环使用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举措予以制度化。但是对于教材循环问题我国缺乏经验,近10年过去了,取得的进展似乎不大,社会各个层面也不难发现,在教材循环过程中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虽然社会提倡从中小学开始实行教材循环发展政策,但相比较之下,高校学生已经具有成熟的心智和思想,了解社会发展的动态,对于教材循环方面比起中小学生有更佳的判断,所以在高校实行新型的教材预定模式,更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教材循环的进展,更便于管理。此系统只适用于本校在读生,学生只需要使用学号即可登录进行教材预定,用户群体集中,无需其他复杂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