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业绩评价就是通过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选取评价指标客观评价企业在一定期 间内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科学地评价企业业绩,对企业内部而言,是在组织内分配资源的 先决条件,是确定报酬的前提条件,是激励员工的关键因素;而对企业外部的业绩信息使用 者如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来说,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重要参考依据。
2。1。2 战略管理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巴纳德将战略思想运用到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系统评价了影响业绩的各 因素及其之间的联系。战略管理理论思想指导下,企业的最终宗旨是不再是传统的利润最 大化,而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战略管理的运行可以分为战略规划与战略实施两个阶段 进行。在战略规划阶段,企业从既定的发展目标和现实需求出发,制定一系列战略方案并 按照各部门负责的原则将战略目标、战略方案至上而下不断地细分,予以具体化、可实施 化;在战略实施阶段,企业通过设置业绩评价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及时对取得的成果进行 评价总结,并对比分析与既定规划的实现程度,不断调整战略对策甚至重新规划与发展实 际不符的前期计划,确保最终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
2。1。3 利益相关者理论
1984 年弗里曼在《战略管理》中明确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一个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的 权益与该组织的运行紧密相关,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不受损甚至对组织决策如其目标的制 定、措施的选择等方面产生影响。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利益相关者分布更为广泛,包括企 业内部的员工,也包括外部环境的顾客、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个体或 组 织等。企业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将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形成一个整体,追求所有相关 者的整体利益,通过建立相应的非财务指标体系,分析各个企业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 利益关系,对企业业绩的一部分内容做出科学的评价。
2。1。4 系统管理理论文献综述
在巴纳德战略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美国管理学家们以卡斯特(F。E。 Kast)、罗森茨威 克(J。E。Rosenzweig)和约翰逊(R。A。 Johnson)为代表提出了系统管理理论:基于系统 的管理理论建立全面的评价管理模型,对企业的内部及外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系统分 析与研究。正如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思想表明影响企业业绩评价的因素方方面面,不能疏漏 其中的任何一部分影响业绩评价的系统科学性。因此,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要以系统 管理理论为指导,全面分析影响企业业绩的各项内外环境因素,建立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 业绩评价系统。
2。2 企业绩效评价中的非财务指标的理论
2。2。1 财务指标内涵与特点概述
财务指标是指企业为了获取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从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 流量表等财务表报中的数据计算得来的,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效益的定量指标。我 国现行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主要是结合财务分析的内容,通过八项基本指标、十六项修正 指标和八项评议指标三个层次,从企业盈利、营运、偿债和发展四个方面的状况,层层深 入分析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形成横向四部分、纵向三层次的立体结构。
(1)财务指标的短期性和非持续性。由于财务报表的制定时间是基本固定的,那么 从企业定期的财务报告中得来的财务指标的数据所反映的信息只是针对过去一段时期内 企业财务状况的解释说明,而无法涉及对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期性指导,因此,财务指标具 有短期反映的特点。正是由于其短期性,企业经营者更多关注的是短期的盈利能力,从而 忽视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下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