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了选题缘由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理论概念介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基本框架,并阐述了COSO五要素对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的现实指导意义。在对比研究国内外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历年发展状况之后,得到对本文研究的启示。第三部分,从评价体系设计方面出发,找出关键因素,构建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对指标进行评价。第四部分,将第三部分构建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运用于上海超日太阳能,以检验本文构建的体系是否具有可行性,最终得出评价结果。
      1.3.2 研究方法
    (1)比较法
    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现状,比较国内外内部控制体系中所包含的关键因素,选择一些重要指标作为本文构建框架的基础。并通过对比现有内部控制评价的主要方法,选择适合我国企业内控评价的方法。
    (2)定性指标定量化
    本文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对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选取上应采用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另外,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更加全面科学。
    (3)案例分析
    本文构建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通过在实际企业当中的运用,验证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参考。
    2 内部控制有效性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概念
    2.1.1 内部控制理论概念
    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定义内部控制的主体是企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还有全体员工,内部控制的目的是实现控制的目标。
    1992年由Treadway委员会的赞助成立的COSO,经过不懈的研究,高度概括了公司高管、监管部门和立法部门的内部控制方面的内容,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报告自发布以来极具权威性,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2]
    COSO2013新版本保留了内部控制定义和五个要素的基本框架。此外还特别强调,管理阶层对于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判断的重要性。新框架更重视原则导向,使其更加清晰明确,有助于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及评估其有效性。
    2.1.2 基于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分析
    1992年9月,COSO委员会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简称为COSO报告,并在1994年进行了增补。2004年3月9日,PCAOB发布了其第2号审计标准,于同年6月份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批准。这标志着COSO框架正式成为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框架设置的参照性标准。[3]COSO于2013年5月14日发布了更新版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相关的说明性文件。COSO委员会认为,在过渡期内(2013年5月14日至2014年12月15日),继续使用原来的框架是合适的。到2014年12月15日后,将不再使用旧框架。我们整理各个阶段COSO报告变化
  1. 上一篇:IT行业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2. 下一篇:中国证券业并购动因与问题浅析以申万收购宏源为例
  1. 试论会计要素体系

  2. 五粮液集团年度财务报表分析及建议

  3. 苏州喀林五金机电规避企业财务风险探研

  4. 试论会计文化的构成要素

  5. COSO内部控制框架在我国电...

  6. COSO-ERM深圳海能达公司汇兑风险控制案例研究

  7. COSO内部控制框架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8.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9.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0.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11.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12.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13.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14.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15.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16.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17.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About

优尔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youerw.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