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会计准则的同时,我国上市公司在其执行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专业判断质量不高且获取公允价值的基础数据实际上是很难的[1],在会计准则实施的过程中提出的其他难以办理操作问题的具体指导方针,这些都是为了使会计准则能够进一步完善的重要依据。

因为经济业务的复杂性,会计准则不能完全覆盖,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会计实践。这就提供了利润操纵空间。在这种财务报告陷阱中是充分利用了会计准则的漏洞,选择最有利的会计处理方式,在这种方法中,虽然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漏洞容易被会计师发现,但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二、会计准则的变迁

(一)会计准则改革起步阶段(1978年—1992年)

1978年以前,中国企业只是在国有资本的经济所有权的保护伞下实行单一制度,在国有资本的体制下采取统收统支的资金平衡会计模式[2]。这个阶段,改革会计制度,但实施的过程比较复杂,简单的行为并没有改变会计报告的框架和会计制度。各行各业的差异在会计制度和会计信息等方面都无法进行比较的,更谈不上会计质量问题。

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我国开始对国际会计准则和财务管理理论进行介绍、介绍和探讨,并尝试构建一个会计准则框架[3]。 

    (二)会计准则具体化阶段(1992年—2001年)

财政部于1992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实现了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接轨,使会计制度逐渐淡化,会计准则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从形式上开始与国际会计标准趋同。

1993年和1999年分别修订了一次《会计法》。1997年5月财政部下发《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政机关总预算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自1998年1月起施行。论文网

(三)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阶段(2002年—2005年)

对该段时间而言,这是我国以国际化战略为主导的发展阶段。截至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推进国际经济,贸易和资本流动,这就是迫使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国际接轨的要求更加的急切。然而,由于会计环境的特殊性,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国际会计准则,要有我们自己的独特性。

正是因为如此,我国所确立的会计准则是在以国际化为主导的同时还兼顾了自身的特色。

    (四)会计准则体系构建阶段(2006年至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深化会计准则要求就比较迫切,这就是为了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4]。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指导方针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在上市公司中实行。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最终形成的一个比较齐全、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基本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这是中国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三、会计准则的变革对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提供可操作空间

(一)公允价值应用的缺点

公允价值的定义为:“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5]。会计准则中于2007年1月实施中的一大亮点就是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个会计计量属性,它体现了与IFRS趋同的原则,使未来资产和交易的反映更加的公允。但是,在这个阶段中公允价值的实施,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1。缺乏成熟有效的市场 

上一篇: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下一篇:资产减值准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论对企业财产浮动抵押的清偿顺序

预算控制与企业内部會计...

预算单位會计制度改革调查研究【2275字】

预算會计茬实务工作中的问题探析【1891字】

预算會计和财务會计相结合的解读【3103字】

预算會计发展對抑制腐败...

需求导向型财务會计教育...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安康汉江网讯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