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建议对策 17
结 论 19
致 谢 21
参 考 文 献 22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会计利润是企业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企业各项收入费用进行计量,从而形成的能够公允,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从资产保全的角度来看,企业为股东提供的分红不能超出企业累计的会计利润,即会计利润是计量公司股东获取收益的基础;同时从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来说,会计利润也是影响企业债权人,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尤为重要的信息。而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按照税法规定用以计算企业应交纳所得税的基础,税法是国家参与企业利益分配的根本依据和方法,它以经济合理,公平税负为原则,旨在保证国家税收的持续稳定,从而为政府的宏观调控进行财政支持。论文网
我国的会计税收制度经历了一个从统一到分离的阶段,我国在1992年颁布的《税收征管法》和1993年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条例》规定了税法与会计制度目标一致,会计制度服从于税法,会计没有独立的准则与制度。在此阶段,企业会计收益的增加必将带来企业税收的增加,股东收益的增加必将带来纳税成本的增加。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新型业务的涌现使得根据依附于税法得到的会计信息不再能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求,2006年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和 2008年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应运而生,我国也逐渐形成了会计和税法分离的关系模式。会计与税收分离本质上是由两者服务的对象与目标不同决定的,会计制度的相对灵活性是为了适应现代的公司制度与不完善的资本市场,更加突出会计信息对企业实际的反映;而税法的强制性与严格性则是为了保证国家税收,防止偷税漏税。
在现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基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在不违背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税收制度等相关规定的情况下,采用各种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以实现对自身财务报表信息的调整,赢得其会计信息的优势,成为其面对激烈竞争而惯用的手段。一方面进行盈余管理来“美化”财务报表,在资本市场上赢得投资者与债权人的信任;另一方面进行税收规避,降低纳税成本。最终通过平衡财务报告成本与税收成本,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达到实现大量利润同时缴纳较少税费的效果。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社会监督的中坚力量,其能够为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公允表达做出合理保证,会计——税收的差异理应成为注册会计师在制定审计费用是时考虑的部分。
1。1。2 研究意义
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在我国,近年来对会计——税收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会计——税收差异的产生和会计——税收差异对企业盈余质量产生影响,较少进一步分析由会计——税收差异导致的盈余质量的变化是否引起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关注,以及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因此,本文以会计——税收差异为切入点,通过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以我国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上市公司的会计——税收差异与注册会计师审计费用的关系,然后分别以盈余管理动机与税收规避动机,仍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不同动机下的会计——税收差异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本文一方面通过我国沪深两市的真实数据来说明问题,深化企业所得税与外部审计的研究程度,另一方面也在理论与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以弥补学术界在该领域的不足,并对于税收理论、审计理论等的研究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