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阶段:自2016年5月30日(第八学期第15周)起至2016年6月12日(第八学期第16周)止:第15周答辩;成绩评定;论文整改并完成终稿。
第五阶段:自2016年6月13日(第八学期第17周)起至2016年6月26日(第八学期第18周)止:资料归档、总结。
四、同组设计者(若无则留空):
五、主要参考资料(包括书刊名称、出版年月等):
[1] 赵海金.韩非子研究[M].台北:正中书局,1967:27。
[2](清)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263。
[3] 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867。
[4] 张觉.韩非子校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6: 36。
[5] 吴毓江.墨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3:67。
[6] 黎翔凤.管子校注(全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4:627一628。
[7] 杨鸿烈.中国法律发展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14。
[8] 郭沫若.十批判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328 。
[9] 乔健.中国古代思想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25。
[10] 王邦雄.韩非子的政治哲学[M].台北: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3:123。
[11] 严万里校.商君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4:39。
[12]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168一169。
[13](汉)司马迁.史记 [M].北京:中华书局,1999:1701。
[14] 李波.韩非“法治”思想新探[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8: 35。
[15] 郭沫若.郭沫若文集[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172。
[16]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216。
[17] David Elstein.HAN Feizi’s Thought and Republicanism[J].Dao,2011,10:16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