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配煤槽水分分布模型的有限差分解法(8)
(2)9:50 49 10.30 81 12.48 55 10.62 73 10.66
(3)11:00 49 10.26 81 12.72 55 10.63 73 10.67
(1) 确定需要考虑的渗透过程
选取料仓H3的两组数据作为渗透过程的参考:
抽样时间 料位(容积%) 水分 抽样时间 料位(容积%) 水分
9:30 59 11.61 9:50 81 12.48
11:00 58 11.82 11:00 81 12.72
差值 90min 0.21 70min 0.24
取平均值, 设料位为 (%)的煤静止时间 min后, 最低( )处的含水率由 (%)增加到 (%). 此时煤的深度(也即高度) . 静止的前 min不发生渗透, 故渗透时间为 min.
(2) 初始含水率
经计算, 得到如下表:
切出料位(%) 2 4 5 7 14
原含水率(%) 10.88 10.48 10.88 12.03 11.18
含水率下降(%) 0.06 0.18 0.28 0.42 0.56
含水率下降比例(%) 0.55 1.72 2.57 3.49 5.01
拟合含水率下降比例 与切出料位 (%)的关系为:
此关系式仅用于 的情况, 则初始含水率选取为:
(3) 模拟. 选取对流速度和扩散速度中的参数为:
取 dm, min. 将 min时的含水率分布以及高度 处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分别列于图5-1和5-2中.
图5-1. 对现场数据的模拟. min时的含水率分布.
图5-2. 对现场数据的模拟. 处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 ( 时无变化).
此时我们得到最低点的含水率为12.2722%, 与现场测量数据的误差为12.2722%-12.27%=0.0022%.
3.3实际过程的仿真模拟
本节采用所建模型, 给出一个应用实例. 选取前一节采用的对流速度, 扩散速度和空间时间步长. 考虑以下四个过程:
过程1.
初始时刻 , 加满含水率为8.24%的煤(此后加入的煤含水率均为8.24%); 静止过程中不加煤; 切煤开始时刻 .
此过程中, 煤静止90min, 其中渗透时间62min. 结果如图6.
图6. 过程1(渗透62min)的结果.
过程2.
(1) 切煤过程. 切煤速度 , 切煤结束时刻 . 切煤结束之后, 煤经重新分布, 深度为163dm.
(2) 静止过程. 静止过程中不加煤; 切煤再次开始时刻 . 此过程中, 切后余煤静止 , 其中渗透 .
min和 min时的结果如图7. 其中 min时, 渗透时间为2min, 接近渗透的初始时刻.
图7. 过程2(切煤之后高度为163dm, 渗透122min)的结果.
过程3.
(1) 切煤过程. 切煤速度 , 切煤结束时刻 . 切煤结束之后, 煤的深度为110dm.
(2) 静止过程. 于 时加入料位为30%的煤; 切煤再次开始时刻 . 此过程中,
(i) 切后余煤静止150min, 其中渗透122min.
(ii) 新加煤静止60min, 其中渗透32min.
经计算得:
因此, 切后余煤单独渗透 (min); min和 min时的渗透结果如图8-1.
图8-1. 过程3.1(切煤之后原有煤的高度为110dm, 单独渗透90min)的结果.
共9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上一篇:
基于ARIMA模型的中国CPI指数预测研究
下一篇:
生物序列的图形表示方法研究+文献综述
配煤槽水分分布模型的有限元解法模拟仿真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