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学生的主体性
当今认知心理学发展,逐渐以人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研究目标.而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中人的发展是一种在人的有目的地参与、干预下所发生的变化过程. 而学生,也就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基本三要素之一.而周恩来总理也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同时,我国一直强调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在教学中,我国当今素质教育也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说法:“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同样,教育为了学生,依靠学生,最后促进学生,促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和恩科斯通过对社会发展史的考察指出城市和农村的分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这种片面性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表现为不认同,不理解,不支持,而这些如果不在意或者不以遏制疏通,那么就会重现鲁迅的文中所提出的“麻木的中国人”,人血馒头的悲剧也将上演.而不自由,则在中国封建王朝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士子们学习儒家经典,通读四书五经,而这与百家争鸣的盛况相比又是多么的惨淡.教育依靠学生,则体现了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主体,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学生的教育,也不存在没有教育的学生,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虽然“教育”的提出较晚,但是不可否认教育现象一直存在,从口耳相授,结绳记事,龟甲刻字,到现在的书籍,知识的传递同样没有停止.
与此同时,中国的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培养.政治上,1977年,“文化大革命”刚结束,邓小平便提出从科学和教育入手推动我国追赶世界先进国家,他在各种谈话中多次强调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的培养,基础在教育”.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3年的“人才强国”战略,中央始终将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在经济上,随着综合国力的上升,我国也加大经济投资,提升教育标准化水平,提高教育投资力度.表1明确说明了我国历年来教育投入资金量,力求达到《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所述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逐步达到4%的投入指标的要求.
上一篇:Hilbert主不变子空间的刻画
下一篇:留数定理的应用+文献综述

浅谈中学数学函数最值问题的求解方法

浙教版人教版初中数学教...

数形结合在中学数学中的...

浅谈圆周率

中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比较

论数形结合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