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人文因素计划(IHDP)和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在1990年和1995年先后发布了全球性综合研究计划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科学研究计划》,这些都推动了全球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热潮[3]。土地利用转型的实质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表现形式之一,指国家(或区域)土地利用形态在时序上的变化,它所强调的土地利用形态的变化是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应的[4]。最初英国利兹大学的Grainger在研究以林业为主的国家的土地利用时受森林转型假说的启发下提出该概念[5]。林地转型是土地利用转型在国际上的主要研究方向。当前,关于时空文度方面的林地转型理论研究已经趋于相对成熟。另外,还有一些研究涉及到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开发调整等方面。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以及泰国、菲律宾、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森林转型及其驱动机制的案例研究促进了森林转型假说逐步发展成为土地利用转型理论。在国外研究土地利用转型一般采取在较长时间序列上纵向地比较研究。但我国的土地利用转型研究可以采用横向研究的方法。这是由于我国土地利用统计数据的时间序列比较短的情况决定的[6]。在对比分析土地利用形态在不同时间、空间差异的同时阐明与土地利用形态变化相对应的社会经济层面的原因,以促进相关土地持续利用途径的开发,使区域战略得以制定。在我国,土地利用转型方面主要研究农村宅基地及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城镇化和耕地保护等方面。其中,基于农地边际化视角开展的森林转型与耕地变化耦合研究以及基于乡村发展视角开展的耕地转型及其与宅基地转型耦合研究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研究课题[7]。35832
参考文献
[1]李吉英.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6.
[2]王书斌.大都市郊区土地利用转型研究:以西安市户县为例[D].西北大学,2013.
[3]苏海霞.沽源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4]龙花楼.论文网区域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整理[J].地理科学进展,2003,22(2):133~140.
[5]宋小青,吴志峰,欧阳竹.耕地转型的研究路径探讨[J].地理研究,2014,(33):403~413.
[6]龙花楼.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新视角—土地利用转型[J].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2002:36~41.
[7]龙花楼,李秀彬.区域土地利用转型分析—以长江沿线样带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 2002, 17(2): 144~149.
[8]李秀彬.全球环境变化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J].地理学报,1996,51(6):553~557.
[9]]胡召玲,杜培军,赵 昕.徐州煤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07,62(11):1204~1214.
[10]韦玉春,汤国安,杨昕,等.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11]杨静,庄家尧,张金池.基于RS和GIS的徐州市2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7(2):85~91.
[12]杨丹.大庆市大同区土地利用转型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
[13]梁惠清.珠三角典型县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以顺德区为例[D].广州大学,2007.
[14]杨志平.徐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5):1~4.
[15]刘斌涛,侯湖平,田至明,等.徐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J].资源调查与评价.2005,(22):44~48.
- 上一篇:城市景观格局国内外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
- 下一篇:土地利用变化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
-
-
-
-
-
-
-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