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儿童的梦是梦幻的,接近一种纯粹精神层面的幻想。因此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几乎是对立的。以儿童天性的纯净美好与成人生活的虚伪功利进行对照比较,揭露了更深刻的主题内涵。

儿童的梦在成人世界的破灭,也基于曹文轩对苦难的书写,既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困境。在苦难的大背景下,对人性的异化或升华的书写才是最精彩的。作者安排笔下的儿童面对苦难,经历苦难得以成长。因而儿童成长必然是对成人世界的了解但不妥协,是一种对命运的不屈挣扎。

《山羊不吃天堂草》里的明子进城后,面对物质诱惑的摇摆,感受到与城里人的差距而感到压抑和自卑,最终反抗,明子的挣扎是透有韧性的。

《草房子》里的陆鹰天生张着光脑袋,被人笑话作“秃鹰”,非常孤独。他在自卑和自尊的夹缝里艰难生活着,最终用自信的表演让人刮目相看。儿童梦的破碎,就是青少年遇到的孤独和挫折。这是对孩子成长的考验,经过磨砺,才能有更坚定的意志。只有勇敢地直面苦难,精神才能成熟,人生才能升华。论文网

《青铜葵花》里,由于贫穷,青铜为了妹妹能上学放弃了自己的求学,但他从不自怨自艾。他捉萤火虫给妹妹照明,在冬天用冰做了一串项链给妹妹的表演添彩。 

于苦难中见人性,见深刻。这一切都是儿童在现实世界里,以儿童视角去审视成人世界的残酷,面对苦难时做出的最浪漫的反抗。曹文轩塑造了许多天真无邪的孩子形象。他们面对困境,勇于挑战,给世人转达人性的善和自然的美。

《青铜葵花》的后记里引用了罗曼罗兰的一句话,“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5] (P434)他指出,儿童小说不仅仅能给儿童带来欢乐,还应当使儿童对苦难有所反思。这些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忠实读者,同时也使人们关注我国儿童的真实状态,具有现实意义。

这就是曹文轩想告诉孩子们的,关于人生的价值——在苦难中迎着爱与美成长,破茧而出。

三 儿童视角下的生命美学

曹文轩在《文学应给孩子什么?》中提出新观点“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6](P24)曹文轩致力于给儿童文学注入深刻的人性意义与思想教育,作品题材已深入到对生命本质的探寻,远远超越儿童的生活领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与悲悯的生命关怀。

自然之美,源于生命的动态美。曹文轩笔下的自然世界充满了诗意与美感。曹文轩小说中,儿童视角下透露着对生命的思考与探寻,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

儿童的心灵未受过俗世烦嚣的侵染,对外界环境十分敏感。特别是曹文轩笔下这些乡下孩子,没有学会城市的尔虞我诈,他们自小生活在大自然里,与自然里的生命同呼吸同成长。他们淳朴乐观,勤于耕种植物,愿意亲近动物。因而他们对生命的降临、初生和衰退、逝去都格外机敏,对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弱小的动物都怀着崇敬和热爱。

小说中常伴身边的动物被赋予了生命,有了语言和思想。在艺术方法上看是“拟人”的手法,而在小说叙述中,动物被儿童视为最亲近的伙伴,可以吐露心声,可以相伴成长,一同品味青春的苦涩。事实上,儿童的心性最接近动物,有着对生命本初的珍视和向往。没有成人的权衡比较和世故残忍,儿童对外界的感知乃至与动植物各类生灵的感应交流,这也体现了一种生命美学。

《青铜葵花》中的那头牛被哑男孩青铜当作家人、朋友更是知己。他和牛都不会说话,但他与牛对话,分享心事。他问牛喜不喜欢葵花,听见牛说喜欢。对牛拟人化的描写,实际上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感受。这是儿童对生命的珍视,视为世间万物平等。这时的动物仿佛有了鲜活的生命,弱势群体也有了话语权,不再被物化。还有很多这种人与物的对话,运用想象、拟人或比喻,实际上是人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探视和映射,不加修饰和伪装,真实地呈现了生命本来的面目。之后,青铜一家遭遇水灾、蝗灾、饥荒、奶奶病重,直到最后老牛死去,一系列无法逃脱的苦难,展现了儿童对生老病死或灾难来临的懵懂无措。写人们面对生命终将殆尽消散的无力,写尽了一家人的悲戚与悲情。在美学体系中,最美好的东西被毁灭,让读者为之心痛,这就是悲剧之美。文献综述

上一篇:公务员录用考试对西方人才选拔借鉴
下一篇:浅谈政府机关秘书的处事方法官场小说为例

浅谈政府机关秘书的处事方法官场小说为例

论张悦然长篇小说《茧》挣扎与救赎

论张悦然小说中的审父意识

新世纪江苏获奖小说研究...

浅论文珍小说的特色

路遥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分析

约翰欧文小说幽默风格探析

上虞市中小学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状况调查

护理學专业學生实习前的...

物理学史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爸爸去哪儿》对居民出...

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

制品库存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在华外资品牌代言问题探讨+文献综述

Android签到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经济新常态下A股市场功能定位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