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在塑造人物以及描写人物苦难时注意心理描写,《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面对田润叶的求婚时,作者用了将近一千字对少安的心理进行了剖析:首先,少安想到自己是一个泥腿子不可能和一个公家女教师在一起,而且两家的家庭差别实在太大,和润叶结合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其次,又想到润叶对自己的感情,自己也真的爱润叶却不能结合,他也很痛苦但又不能抱怨命运,也对自己十三岁就回家帮父亲不后悔,又想到自己不是不想结婚,而是还娶不起媳妇,现在“有个拿着工资的媳妇要跟他,他可又不敢娶了”,路遥利用心理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少安的爱情苦难,也体现了少安在情感与理智间的痛苦定夺。让以孙少安为代表的一系列人物内心变得丰富,情感变得更加真实。
(二)心理描写使苦难中挣扎的人物形象更立体化
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情感体验,使人物形象立体化。虽然塑造人物形象可供运用的方法有很多,目的都是为了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心理描写的目的也是如此,跟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相比,它更能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把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化,也让人物的人格得到提升,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
依旧以孙少安为例,小说通过他重建本村小学,造福于后代的情节描写,多侧面展示了他性格中的光彩。他想:“双水村是他生存的世界,他一生的苦难、幸福、屈辱、荣耀,都在这个地方,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他都应该为亲爱的双水村做点事。”“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励的颤栗。”这些孙少安的内心独白都预示了双水村这个古老村庄,将由孙少安等人来领导。就孙少安来说,他将肩负起领导全村人致富的重担,开始新的生活。他不是一个面对爱情苦难、生活苦难安心忍耐的人,通过路遥的心理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饱受苦难历练,却坚韧不拔的新一代农民形象。
(三)心理描写使苦难中挣扎的人物形象更时代化
小说把孙氏兄弟放在苦难环境里,通过他们与命运的搏斗,对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爱情生活的曲折来展示他的性格发展。贫穷的家境为硬件,身怀饥寒,心有自卑为软件,在这样的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情况下,路遥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展现出孙氏兄弟的思想先进性和观念时代性,因而在他的笔下,这两个人物形象更加的具有时代性。
《平凡的世界》展现了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各阶层人物,其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特点。如孙少安以多划猪饲料地为由,有意扩大农民的自留地,受到批判,作者将这一情节放置在改革前的双水村,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却反映了以孙少安为代表的农民潜藏在心底的改革愿望,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性。
孙少平的出场,是在小说的开始,学生们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实力,购买等级不同的饭菜,在中学时代,饥饿对他来说可以忍受,“但使他感到最痛苦的是由于贫困而给自尊心带来的伤害”,“他也渴望一身体面站在女同学的面前,不奢望优越的条件,只是希望像大部分乡里来的同学就好”,但这样的心理描写和路程并不是虚荣,物质条件的贫乏导致了他必然要在苦难的泥泞中挣扎着、匍匐着,笔直前行。毕业了即使渴望新的生活,但是还是选择回到双水村,幸好还能当老师,也幸好还有时间读书和看报。可现实总是很突然,生产责任制又让他回归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农民。孙少平为了自身的精神需求,不愿局限在农民狭小的生活天地里,不愿意只能是一个农民,他的心里“崇尚劳动并且在心里爱着农民、爱着劳动”,却不能满足于自己一辈子只能当农民,只能带年轻着而充满期盼的赤诚之心选择在另一条更为泥泞的道路上继续自己人生的前行,赤手空拳,不名一文,一脚踏进那个自己无所知的城市开始艰难的求生之路。经历过这种捉襟见肘的贫寒,领略过其中的惶恐、茫然、沉重、苦难,甚至是绝望。最后他挺过去并找到了工作,这种敢为人先的思想在那个时代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具有强烈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