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补》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半原因是因为它用了梦幻的写法将故事写实,这在之前创作的小说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在小说中,每一个梦境都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写出的,绝非随意之作。而小说的现实感又较强,如对秦桧的审判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意识,而对项羽命运的讲述则又说明了世间万物的虚无。实际上,从“万境楼台”到“古人世界”再到“未来世界”[4],每一个梦境都有作者自己的特殊情感,孙悟空的焦虑正是作者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对家国命运的忧思。董说经历了明末的动荡,又不满清朝的统治,便以他的视角将社会责任植入梦中,以梦为引,具有强烈的现实感。中国古代的小说都习惯性的运用奇,巧,惊,险来吸引读者,而这部小说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作者把自己身处的乱世与情欲与理智的冲突相结合,同时具备了怪诞与讽刺的效果。运用得最多的是那些可怖,可笑,不协调的怪诞手法,以幻梦为依托,使小说如思维发散一般,虽然交错复杂,却又有规律可寻。
2。多维结构 文献综述
《西游补》“以梦为载体”这样的巧妙独特的构思,并不只是为了突出手法之美,作者精心设计的每一个场景和人物的出现,都是为他抒发心中的情感而做的铺垫。不同于讽喻小说借古事,抒今情,抑或是神魔小说描写变异了的人物事件来讽刺,董说运用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即从排编布局上来实现讽刺这一目的,从而写出了这一部极为经典的神魔小说。
董说的讽刺通常都是一针见血,不拖泥带水,不管是语言还是情感方面,都没有太深的隐晦,这也使得本书从众多续书中脱颖而出。作者的这种写法让人耳目一新,人们都知道做梦是一种心理上的表现,是一种梦幻的意识,作者就用这种虚无缥缈的意识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他通过梦境里发生的故事来表达他的情怀,并让其发展成为具有直接现实意义和时代特征的象征性作品。用梦来进行叙说,这无疑是小说在编排和叙写上面最成功的一点了。
这种巧妙的结构只是因为艺术造诣的追求吗?显然不止于此,多维结构是描写时事与抒发政论的基础:
(1)写时世
每一个世界里作者的写法都是不一样的,“写时世”就放在青春世界里。比如小说中“天字一号”镜子里的“放榜图”,作者巧妙地运用这面镜子来反映士子的面貌,而这些士子又代表了世间的百态。他们有的将美好变为丑恶,也有的将丑恶变为美好,一面镜子展现的世情百态让人百感交集。青春世界里发生的事可以说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明代晚期的一个真实画面,在那个世界中,皇帝昏庸,官宦勾结,文人怯懦,“皇帝也眠,宰相也眠” [5]。这里面所呈现的是作者所处的那个黑暗的朝代,并且展现出了自己那种朝代中深深的愤恨。通过梦境,作者更加深切的表达了英雄在那样一个灰暗的时代里的悲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