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曾受到曾几巨大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人格和价值观的确立上,更体现在后来对南宋诗歌发展创作上;作为曾几的学生,陆游早期的诗歌创作借鉴江西诗派,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陆游最终跳出了江西诗派的牢笼,自成一体,并对江西诗派的弊病进行改革和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53521
毕业论文关键词:陆游;曾几;爱国主义;江西诗派
Summary:Lu you, the great patriotic Southern Song Dynasty poet,who was immensely affected by Mr Zen, not only in personality and values establish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later on Creation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poetry; as had several students, Lu early poems draw Jean xi Poetry but excel rather than blue, Lu eventually jumped out of the School of Jean xi cage, self-contained, and the ills of Jean xi Poetry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n future generations had a tremendous impact.
Key words:Fang wen Lu; Teacher Zen;Patriotism;Jean xi Poetry genre
南宋诗人陆游“文辞超迈,酷喜为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当然历史上那个很爱写诗的乾隆皇帝除外),保留下来的诗歌数量可达九千三百余首。一般而言“多而不精”,但是在陆游海量的诗歌中,也不乏很多不朽之作,这显示出这个南宋伟大爱国诗人饱满的精神世界,后世多以爱国诗著称。其实,这得益于陆游从小所受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幼年时的陆游经历了丧乱、饱受了战争的苦楚。受其父的濡染与熏陶,陆游的爱国主义思想、忧国忧民意识逐渐形成。“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60年的创作历程,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诗的精华和灵魂”。[1](p119)
当然,家庭的影响也只是一个方面的因素。陆游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稳固与强化还离不开他青年时代的授业之师——曾几对他的影响。立雪曾门,才有了后来的中兴诗人。那么陆游师从曾几具体于何时?据邱鸣皋教授考证,应是从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至乾道二十年(1166年)曾几去世,共记十六年时间。[2]在这十六年的生涯中,尤其是处于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人生发展上升期,陆游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确立到进一步巩固,曾几可以说是他灵魂的导师,教导他作诗,也教导他为人,这基本上奠定了陆游一生的创作基调。
一 爱国榜样的熏陶与自我名节的砥砺
曾几,字志甫,一作吉甫,自号茶山居士。曾几非常赞同江西诗派之宗黄庭坚,研读过黄庭坚的《山谷集》,又曾经和吕本中、韩驹等探讨过诗法,因此后人也把他归属在江西诗派里。他的诗歌《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的韵,诗歌风格略显轻快,“已经做了杨万里的先声。”[3](p127)那么陆游能跟随其学诗也就不足为怪。
曾几做官、做人,品格高尚、志趣高洁,陆游为他写了《曾文清公墓志铭》,通过诸多具体事例,一一赞扬曾几的处事公正、不畏权威、大义灭亲、为官有道等道德品质。用墓志铭来概括逝去之人一生的事迹,通常仅选择逝者生平中比较重要的一些事进行追叙。而“陆游在《曾文清公墓志铭》中能详细如许地描绘这些事情,很显然曾几的为官有道、不畏权威、正义等人格品质,已经给陆游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其产生了重大影响。” [4]这种影响体现在他的诗歌里、渗透在他的情操里、高昂在他的抱负里。
如果说早期陆游从其父陆宰那里所学到的爱国思想是抽象的,那么师从曾几就使陆游的爱国思想得到了极大的丰满。曾几在回赠给陆游的诗中写道:“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寒心……坐看天威扫除了,一壶相贺小丛林。”老师是爱国的,学生也便爱国,这是极自然的事情。陆游立志要“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欲意投身疆场,一扫胡尘,可是仕途坎坷,报国无门,以至于至死也不忘收复旧河山,留下了传诵千古、脍炙人口的《示儿》一诗。“过去的爱国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朱自清在《爱国诗》一文中如此称赞他。陆游的爱国精神由此可见一斑。从最初的家庭熏陶到辞世的举世长叹,这种爱国情感的升华与诗人本身的社会经历有关,但也离不开先师曾几的熏陶。而且更重要的是陆游的爱国诗歌又存在着和他人不同的地方,《宋诗选注》中记载:“路振的《伐棘篇》,算得上是‘靖国艰’、‘扫胡尘’的诗歌,早已出现在北宋初年。金宋交恶之后,宋人的爱国作品如雨后春笋、屡现文坛……但是,杨万里、吕本中、陈与义、汪藻等人在这方面又有别于陆游。他们只表达了对国事的愤慨与希冀,并没有要立志扫胡贼,更没有把力量与生命都献身沙场、为国效力的决心与宏愿;只是一地叹息,最多也只不过是伸手求助地呼吁,更多的体现出一种束手无策。鲜见表达要‘从戎’,要‘上马击胡贼’的诗歌。愿意‘手枭逆贼清旧京’、‘拥马横戈’,能够‘敢爱不赀身’或者‘慷慨欲忘身’。这才是陆游优于别人之处,他不但写忧国的情思、表达爱国的思想,而且高呼卫国的决心和救国的胆量。”[3](p171)足可见陆游的这种爱国精神是真正饱满和宏大的,也是真正使人敬仰的,然而这种饱满与宏大的爱国精神建立在诗人坚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之上,这些观念的形成得益于曾几对他的濡染与熏陶,成为他砥砺名节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