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鲁迅曾称《天问》是“中国神话和传说的渊薮”,即是肯定了《天问》对中国上古神话与传说的保存价值。一般来说,神话和传说都是对宇宙万物进行的一种唯心主义的玄而又玄的解释,彰显的是原始先民对宇宙万物的种种理解。对于这些神话传说,鲁迅也曾经指出即使是“盖古之哲士宗徒”也不免“亦仿徨于神话之歧途” [2]。显然,鲁迅已经深刻地认识到神话的虚妄和不可印证性,这与屈原在《天问》中表现出的质疑精神是不谋而合的,两人思想的如此高度契合也正是鲁迅对屈原质疑精神大加赞赏的原因之所在。以鲁迅的角度来看,“盘古辟地,女娲死而遗骸为天地,则上下未形,人类已现,冥昭懵暗,安所措足乎?屈灵君谓鳌载山抃,何以安之,衷怀疑而词见也” [2]。在这段言论中,鲁迅对于上古的开天辟地以及人类诞生的神话传说也表示了自己的疑虑,而屈原的《天问》贡献之一也就是在于对这些神话传说进行了大胆的怀疑,也正因为如此,鲁迅才大赞屈原通过《天问》流露出的质疑精神。
    鲁迅对屈原质疑精神给予肯定的同时,更是褒扬了他追求理想、自强不息的人格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以说是屈原理想人格的直接表现,后人也一直以屈原的这种精神鼓励着自己。大文豪家鲁迅先生更是对屈原追求理想的精神极为欣赏,在《彷徨》中他甚至引用《离骚》中的诗句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作为题辞。可见,鲁迅是非常喜欢屈原的这种探索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而这也是他们两人的品质共同之处。当时的鲁迅刚刚经过了“五四”运动,思想正处于苦闷彷徨的阶段,他以屈原的精神来不断鼓励自己,并积极投身到变革社会的现实斗争中去。
    鲁迅称赞屈原是“重以修能,正道直行。” [4]可见,鲁迅对屈原坚持政治原则和理想是十分肯定的。不仅如此,鲁迅还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借用司马迁 “明于治乱”一语作为对屈原政治作为的评价,很显然,这也是鲁迅对屈原追求政治理想的一种高度认可。同时,鲁迅也对屈原在《离骚》中表达的理想与追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清晰地认识到了屈原报国无门,徘徊难去,回望家国,无路可走的困境,这种绝境的感受既是鲁迅对屈原精神的深刻理解,也是鲁迅心声的传达。
    鲁迅之所以赞赏屈原这种追求理想的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两人相似的生存背景使得鲁迅对屈原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因为鲁迅生活的年代正是民族存亡的特殊历史时期。而屈原生活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战国末期,屈原以一己之力力图挽救楚国的颓局,他主张“实行法治,举贤授能”,以期望国家能够富强,并为这一信念进行着不断的努力。不得不说由于鲁迅和屈原所处社会环境的相似性,使得鲁迅更推崇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并且对屈原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更为赞同。
    (二)鲁迅对屈原爱国精神和愚忠的客观评价
    屈原作为一代伟大的诗人,除了其作品《离骚》外,更让人铭记的是屈原的爱国精神。屈原的爱国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的体现,这种心怀祖国的情感也得到了鲁迅的极大赞赏。在鲁迅早年,他就化用了屈原《离》中的诗句作下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名句,以表达自己愿为祖国献身的奉献精神。在茫茫黑夜中,天空中的寒星是唯一能够给人光明的东西。所谓的寒星和荃都指向的是民众,也就是说鲁迅将希望寄托在民众的身上,然而民众的不觉醒使得前行的呐喊者陷入了困境,此时的鲁迅就希望能够以无限的努力来实践自己的愿望。
  1. 上一篇:论电视剧《水浒传》中潘金莲形象的改编
  2. 下一篇:姚雪垠《长夜》中土匪形象分析
  1. 孔子礼治思想研究《论语》为中心的考察

  2.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3. 论毛泽东诗词对《庄子》的创作接受

  4. 小学生参加辅导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建议

  5. 论佛学对苏轼文学作品的影响

  6. 论李白诗歌的飘逸之美

  7.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与升华

  8.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9.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10.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11.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12.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13.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14.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15.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16.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17.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About

优尔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youerw.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