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喷雾相变冷却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喷雾相变冷却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理论成果和实验结论,同时应用也非常广泛,但喷雾相变冷却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能质传输过程,换热性能的优劣取决于各参数之间耦合作用机制,单相和两相喷雾冷却的换热机制还没有确定。目前对喷雾相变冷却的的研究主要以实验研究为主,同时也存在理论模型和系统仿真研究。 喷雾冷却的进一步发展将需要应用新的实验技术,用来测量液膜的厚度、剪切应力,并用高速摄像仪观测液滴冲击和表面液膜的变化。
1.3.1喷雾相变冷却换热主要影响因素 马重芳等[9]人就气泡成核对沸腾换热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实验中利用声空化场和液体过冷度诱发气泡成核, 并用圆形液体高速冲击驻点时的射流和纳米颗粒抑制气泡成核。实验数据表明,诱发受热表面气泡成核能强化沸腾换热,抑制受热表面上的汽泡成核会使沸腾换热强度减弱。因此,气泡成核能影响沸腾换热曲线的斜率和位置,是影响喷雾冷却的重要因素。 Huseyin Bostanci 等[10]人在闭式喷雾冷却循环中以氨作为工质,研究多尺度表面结构对临界热流密度(CHF)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参照光滑表面来说多尺度结构的表面使得临界热通量增加了 18%,达到 910 W/cm2。结果还揭示了一些基于目前了解下喷雾冷却传热机制方面的见解。相比一个光滑的表面,增强表面被发现能保留更多的液体,并通过结构内的毛细管力有效地传播液体薄膜。这一重要的优势可延迟高热流密度下干斑的发生,并导致更高 CHF。 Schwarzkopf 等[11]人采用PF-5060 作为喷雾冷却工质,维持喷淋高度为 14 mm 不变,喷射角度θ在 0°~60°之间变化,实验表明喷射角度θ<40°时,临界热流密度(CHF)基本不变,当喷射角度θ>40°时,文献综述临界热流密度(CHF)随倾角增加急剧减小。Daniel P. Rini 等[12]通过实验研究以 FC-72 为冷却工质喷雾冷却时气泡的行为,其目的为了揭示工质流量与气泡成核的关系,实验发现增加工质流量可以增加二次成核的数量,在一定的热流密度下,热源表面温度降低。同时由于强迫对流和核态沸腾的双重作用而增强了平均换热系数;与此同时,增加工质流量使气泡的生命周期和生长时间缩短。

上一篇:太阳能电池在变化光谱下的产能预测
下一篇:火炮身管受热对内弹道特性影响的计算分析

科學与技术不可合二为一【1863字】

氢能利用与高表面活性炭...

数控技术与产业发展途径探讨【9290字】

二三维一体化CAD系统中工...

中氮行业技术改造思路【1610字】

OCT显微测量系统设计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器吸收...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安康汉江网讯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