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引言.1
1.1等离子体物理的发展历史概况.1
1.2气体放电与辉光放电2
1.3射频激发下的等离子体研究背景3
2.理论以及模型6
2.1鞘层理论及特性6
2.2气体放电模型和及其建模6
2.3电容耦合放电求解过程7
3.模拟过程10
3.1各参数随坐标和相位的变化关系.10
3.2各个参数随电压的变化关系.15
3.3各参数随气压的变化关系.18
结论22
致谢.24
参考文献25
1.引 言 1.1 等离子体物理的发展历史概况
1.1.1国外概况 1898 年, William Crookes 首次引入了“电离”这个术语,用以描述中性原子被击碎而形成电子和正离子。在 20世纪 20年代,Irving Langmuir 引入了“鞘层”和“等离子体”这两个术语,它们也一直被沿用至今。 19 世纪,电弧和直流放电等离子体在科学实验室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在此期间,惟一获得广泛应用的等离子体技术是用电弧照明,它曾成为“气灯”的有力竞争对手,但到 1900 年它又被白炽灯击败,主要是它需要传输大电流直流电。20世纪20年代,作为现代等离子体物理中的一项主要理论性发展,磁电离理论促进了等离子体研究。 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了磁流体动力(MHD)发电的商用研究,在美国能源部的资助下,这项研究继续到现今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 等离子体物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关于受控核聚变的研究,1950 年左右开始于一些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一直发展到今天。当今大学和国家实验室在等离子体物理方面的多数研究活动,原来都是试图产生和用磁约束聚变高温等离子体。自1970 年以来,特别是最近,等离子体已被广泛地用于微电子工业,进行制造微电子电路所必需的沉积、刻蚀等加工。其他工业等离子体加工的应用近来也发展甚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