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微电影对弱势群体矛盾“的折射
青春题材的微叙事以后现代风格为主要画面表现,以怀念往事“作为电影主线,以曾经的梦想“为叙事标杆,从细枝末节中,表述出既是一代人又是整个社会的年代变迁史。这种后现代风格的叙述吊诡地表达了一种对现代“大叙事既质疑又妥协的矛盾态度。
纵观所有类似的青春题材的微电影,不难发现它们有着很多显而易见的共同之处。例如,青春电影较普遍电影来讲,通常篇幅显得更加冗长,但在这无限的篇幅里,电影的叙事却是成点状分布的,松散且杂乱,相互独立且无深度,情感浮于表面,只在情节转折点上较为完整,整体的情节描述反映出一种浮浅的状态。不仅如此,青春类电影为弥补自身在叙事流畅度上的不足与情节上的漏洞,几乎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一些广为人知的电影的经典桥段,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调动起观众的感官回忆,增加其所谓的情节感染力。而在视觉处理上,也是采用了无深度的拼接方式维持电影的故事画面线索,在这方面,后现代风格体现得尤为明显,具体表现在,电影的画面拼接素材来自于观影人群的自身青春回忆以及其他一些电影的经典情境。因为电影只是简单的素材拼贴与抄袭,情节的连续性以及叙事的完整性都被弱化了,最终由画面元素的拼接串联全篇,只能给观众一种肤浅。轻薄的观影感受。
虽说后现代电影做的只是元素的拼接工作,但是其对于唤起同种情绪的拼贴元素的选取却是大相径庭的。在微电影爱有多久中,用一系列画面,如城堡。钢琴。大海。漂流瓶等视觉元素的简单堆砌,来唤起人们与幸福相关的最原始的感官反应。故事主线也从女主角爱情与面包的选择,转移到了两位男主角身家对比上,而这种对比也强烈地体现出后现代风格,即代表阶层的物质代表符号,如跑车与自行车。别墅与单身公寓等元素的堆叠与对比,情节反而因为太过广为人知而被简化。
另一部青春微电影小马则是人们所熟知的影视人物的大集合,这部电影不仅囊括了蜘蛛侠。金刚,甚至连城管等亦在其列。在其他一些微电影中,是对这个社会现象赤裸直接的反映。如钻石亮晶晶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拜金女形象,她在其中大谈特谈爱情与金钱密不可分的关系,以一种过来人“的身份向一些懵懂的小姑娘传授她所谓的爱情经验。电影从对她的言行举止的描述中暗讽了现今社会的拜金现象。但是电影主要从她的话语中反映出的这种对待物质与爱情的态度,是一种后现代风格的拜金元素在她身上的拼接,从整体叙事来讲还是较为清浅,欠缺与故事深刻内涵主题相匹配的故事情节。但是从观影群众的角度来讲,他们的生活经验以及身边类似人群的直观感官体验弥补了这种情节的缺憾,使电影的观影体验尚算圆满。
二。怀旧的共鸣
既然后现代风格的青春电影是通过唤起观众记忆中的共鸣的方式来激发观众的相关情感,那么电影中的怀旧元素就不可或缺。所谓怀旧元素,实际上是导演对于观众年少时未曾实现的普遍梦想的拼接集合,即让观众在电影中回望那段青春岁月,重拾自己遥不可及的那段失落的梦想“。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曾说过,回忆会自动将记忆中残破不堪的回忆美化,成为年龄渐长时最美好的桥段。怀旧情结不仅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集体的追忆。失落的一代“能够在电影中简单拼接的元素中回忆过往,回忆曾经有着诗与梦想的年少时光。同时,现实生活的种种不如意,也会使观众对这种怀旧的情绪有着格外深刻的共鸣。当一个群体心同的感情被激发出来,青春电影逐渐引领潮流也就不足为奇了,它所引领的,不仅仅是个人对过往的美好追忆,更是一个群体。一个时代对往昔梦想的回首。这类青春电影的目的在于,让观众在观影时维持着一种对自己青春记忆的美好意淫状态,画面中普遍都存在观众的青春回忆元素,如校服等的广泛应用,让观众将其用来美化自身的回忆,误以为这就是自己曾经哭过。笑过。放肆过的青春。意淫回忆的欢快感与电影营造出来的虚假的共鸣感也能够让观众暂时忘却现实的压力与不安,这也是当今青春电影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
当然,怀旧情结的基础是曾经失落的梦想“,电影想要点燃观众的怀旧情绪,就需要这根导火索。而在20世纪80年代社会剧烈变革至今天的贫富差异悬殊,那些动荡不安的青春轨迹,都是那一代曾经梦想光芒万丈,如今碌碌无为的人的共同记忆。也正是这一代人的怀旧情绪,为青春电影的生长提供了土壤。
电影老男孩就是这样一代人关于青春回忆的拼接,电影以他们青春同的代表性新闻元素来唤起共鸣,如井喷的毕业大学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的楼市突然走高。嫦娥卫星以及中国的一系列经济发展成果作为故事的年代背景,在一开始就唤起了那一代人的共同回忆。而主人公青春“后到中年一直碌碌无为。处处碰壁的生活,也用一种普现的方式闯入了那些一样活得不容易的人的心门。现实社会对于物质的普遍信仰激发了一代人对于青春的无限追忆,在那个只有以梦为马,以爱之名“的青春岁月,爱情纯净得像布达拉宫上万里无云的晴空。所以爱有多久中那个因为没有钱而失去爱情的男主角才会获得那么多观众的同情与共鸣。在成年以后的世界里,爱情中安全感只能由充足的物质才能带来,走过了那段会打篮球就能引发全校女生尖叫的时代,失落的一代“在物质世界摸爬滚打后,也许更期望女生可以看脸。同样,在另一部微电影钻石亮晶晶中对物质女的明褒暗贬也和失落的观众站在了同一立场上,现实的失落用电影来弥补,这也是这类电影对于特定群体的普遍营销策略。
当被压抑过久后,感情不是爆发便是死亡。青春电影就是在感情即将死亡之际将其召唤,于是,关于青春的那些回忆以回光返照“的姿态喷薄而出,将观众笼罩在曾经的美好回忆中,也将现实的压力与不安统统隔绝在外。这类电影中对于青春时代中单纯。美好生活的过度渲染,使生活平淡无奇,内心却躁动不安,不甘于这样了此一生的人沉浸在电影中营造出的梦一般的回忆“中,也为他们宣泄对当前境况的不满找到一个出口。三。怀旧。梦想与现代
曾经的曾经,我们除了梦想一无所有,但是我们很快乐。“这是另一类青春电影对于如今小有成就的受众的自身定位。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正处在经济快车道上的人们已经享受到了物质所带来的美好,但物质并不代表幸福,他们再也找不到曾经一文不名的快乐。于是,另一种贫穷的怀旧情绪就悄悄在人们心头滋长,青春电影敏锐地发现了这类人的别样怀旧情绪,此营造一份关于缺失的物质,无限的快乐“的氛围,观众会被这种电影一眼就触动心头的感点,无法自拔。
虽然不同代人的青春有着不同的代表元素,但是从目前来讲,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物质的极度匮乏。处在社会主义初级建设阶段的人们的青春,是极度贫穷的,但正因此而变得容易满足,容易快乐。在如今人们已经被扑面而来的物质冲击得麻木了的时代,那个一袋冰糕就能使一整天的阳光都明媚的青春就显得尤其珍贵。于是,青春电影在用怀旧方式攻占人们心头的同时,也再次确认了怀旧话语权的主流地位。即使这种怀旧与现实社会物质至上的主流价值观相悖,但正因此,为物质而奋斗的人们才将其作为心中的乌托邦和最后一片净土。
怀旧带起记忆,是关于年少时固执追寻的梦想。电影一遍一遍地在引导我们自问:当初苦苦追寻的梦想,现在实现了吗?“那些有所成就的观众在看电影时,会在自问的过程中完成对现实的自我肯定,削弱对现实境况的不满。曾经年少时对自己未来的幻想,现实中有所实现,或多或少地会给观众带来一定的满足感,正是这种满足感,带动了观众继续观看下去的欲望,也拉动了青春电影的发展。而对于那些生活不如意的观众来说,在回忆青春时想起那段有梦想的日子,于是那种灵魂中的斗志被激发了出来,梦想也成为他们改变当前失落境况的力量。就像老男孩中所强调的那样,梦想还是要坚持的,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万一实现了呢?所以在这部电影中,男主角从校园时代就开始追寻自己的梦想,他的青春是与迈克尔联系在一起的,他对梦想的坚持与热情,为自己赢得了尊重。但是,在慢慢成长后,摸爬滚打的他早已熄灭了当初梦想的火焰,直到有一天,一个机会摆在他眼前,他选择了参加这个选秀节目,这也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老男孩是想告诉我们,青春的梦想,只要你愿意坚持,还是有可能实现的,于是无数观众的梦想被重新拾起,未来,因为梦想而有了更多的可能。
逐渐长大的我们,抛却了曾经玻璃般易碎美丽的青春时代,用更强大的内心来抵御现实世界的一切伤害。无论梦想是否实现,不可否认的是它曾装点了我们的青春,但是逐渐长大的我们并不满足于此,我们被物质迷住了双眼,看不清幸福的方向。于是,在爱有多久中,男主人公在物质与爱情的十字路口迷了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是选择物质还是坚持爱情,成为迷茫的一代共同追问的问题。虽然电影中也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是已经给出明显的立场,留给观众的是一个选择快乐的机会。
除了使强势群体获得心理满足,激发弱势向上的斗志之外,青春电影的另一个功用是使底层群体提升对当前社会境况的认同感,降低其可满足度。该类电影普遍强调的一点便是知足常乐“心态,给底层群体灌输一种满足就会得到幸福“的错误观念,试图引导他们在与过去回忆的对比中获得对当前社会境况的肯定,平息他们郁郁不得志的愤懑情绪。在一支烟的穿越中,编剧就借用了穿越“这一老套的剧情来实现很多平庸的人没能在过去及时抓住发展机遇的白日梦,但是与他们的白日梦不同的是,穿越回去的他们获得了机遇,却并没有得到幸福。因为幸福是无法估价的“。以相同话语为主题的微电影还有很多,他们的一个共同的思路便是让人们实现青春期的白日梦,但随着剧情的发展,种种因素却会导致结局却并不似想象中那般美好。他们试图使人们相信,当前所拥有的便是令自己满意的,人人都过上了与自己相匹配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是电影对于底层群体的心理安慰,也是从观众心理上阻挠弱势。基层群体并不好的境况向上进一步发展,绑住了他们追求自身梦想的双手,向他们传达一种白日梦永远只是白日梦,并不会实现“的错误观念,鼓励他们去享受贫穷的幸福,在忽视了自身对物质的追求的情况下获得与得到物质后同等甚至更多的幸福感。从稳定社会的角度来讲,这类青春电影更易获得主流的支持,更利于自身发展,确立其话语的霸主地位。
四。结语
三组青春题材系列微电影作品中都表现了转型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贫富分化加剧和社会保障缺失等现状,而所谓的怀旧情结,是这些群体由于缺乏物质导致的不安全感,现实碰壁导致的内心压抑与这些群体因为生活的不如意而与社会对抗的负面情绪的情感宣泄。一个社会中有与其对抗。不满的群体是正常的,社会的矛盾性也是社会存在的真实体现。青春电影这一社会现实,通过对青春老套故事的怀旧,来确立关于梦想“这一话语的主导地位。当然,主导话语的确立并不是一时可以完成的,需要多部类似的电影对观众潜移默化的共同协商与怀旧“这个话语的辅助功用,在观众逐渐被同化。向现实妥协。对自我境况满足的渐变过程中,这个目标得以达成。
青春微电影对弱势群体矛盾“的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