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电视酒驾新闻
电视酒驾新闻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以电视为载体,对酒后驾车事件进行报道的新闻。电视新闻是通过电视等电子传媒进行传播正在变动与新近变动的事实。[1]电视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普及,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的发展,电视日益成为影响力最大的大众传媒,并成为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体。报纸以印刷文字为传播媒介,广播以声音为传播媒介,而电视则以声音与图像为传播媒介。电视新闻作为新闻家族的一个分支,与报纸、广播新闻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现场传播,更真实,更具互动性;信息同步、更具丰富性;接受轻松,更具接近性。[2]
3.娱乐化
所谓娱乐化,尽管目前尚无明确的界定,但从各媒体新闻报道的着力点上还是能略见端倪。新闻娱乐化主要表现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即所谓“硬新闻软着陆”。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严肃性新闻节目的比例下降,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因素以加强贴近性,演变为一片面追求趣性的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文学化道路。[3] 由此可见新闻娱乐化现象的三点特征:一是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二是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强调吸引力。
二、电视酒驾新闻的娱乐化呈现
电视新闻可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酒后驾车,特别是醉酒驾车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威胁人的生命安全,触犯国家法律法规,因而电视酒驾新闻就其性质而言,属于硬新闻,即严肃性新闻,应该给予严肃性新闻的报道方式,但在报道过程中,电视媒体却更多地采取娱乐化的报道方式,主要表现在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注重情节的设计;注重煽情化、刺激性的内容;为行为主体添加娱乐化的标签;主持风格由严肃、端庄向活泼、感性的方向的转变等方面。
1.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注重情节的设计
硬新闻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受众阅读或视听这类新闻时,只能产生延缓报酬效应,所以称这类新闻为硬新闻。[4] 但电视酒驾新闻在创作过程中,更多地展现出借助悬念设计的手法来表现新闻。悬念,通常又被称为“扣子”,是指在文稿中作者有意设置的让人疑惑和难解之处。目的是引起受众的注意,吸引受众带着问题一直看(听)下去。电视酒驾新闻在报道过程中强化事件的戏剧性,设置悬念以推动情节的发展,成为其娱乐化的重要表征。在新闻的报道过程中,悬念引出导火线,推动情节,使新闻变得跌宕起伏,成为一个有头有尾,有高潮,有情节的故事。所以,电视酒驾新闻显现出着力追求在受众眼中趣性很强,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奇闻轶事”。
如13年2月20日的新闻夜航晨光版的《遇查酒驾闹乌龙 要把怀孕儿媳押给警察》,解说员以讲故事的方式将酒驾事件从头到尾地叙述了一遍,为突出情节,其间转折四次,并进行了悬念设置,第一次是德州交警查酒驾,发现轿车逆行上了人行道,交警追上这辆车,正当这时,司机竟然跳下了车,跑进了小区里;第二次转折发现司机竟然变成了一个孕妇;第三次转折,看见交警,公公婆婆急坏了,为了把车开走,俩人甚至要把挺着大肚子的儿媳妇押给交警;第四次转折,测试喝酒司机的酒精含量,大伙都愣住了,竟然连酒后都算不上。问司机为什么跑,他的回答是,只是因为害怕。在四次悬念设置之下,一个戏剧性的“酒后驾车”乌龙事件“活灵活现”。又如齐鲁频道3月21日的一则新闻《司机酒驾被查 称中午高兴喝一杯》,在第一个画面上就先打上占半个屏幕的“得意忘形”四个大字,设置悬念,随后由三个同期声字幕“酒司机:中午很高兴 所以喝一杯”、“借机上厕所 趁机想开溜”、“酒醒了 后悔了”来引导整篇报道的进行,情节层层推进,向受众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