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压染色釜的设计,相对于国内,国外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早。德国关注此项设计的时间最早,之后美国、日本、韩国也相继对染色釜染色技术开始展开研究。
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Scholl Meyer教授及其团队对此项技术最先开发于20世纪80年代末。之后,关于超临界流体染色的学术研究和试验,从实验室规模到中试,一直在不断发展。
1991年德国的纺机厂Jasper公司首先为西北纺织研究中心研制了一台染色釜。容积为67升的超临界流体染色设备。该设备在染色釜中装有搅拌系统,以使染色均匀,是一种静态装置,适合松散的织物染色,但由于无法对卷绕紧密的筒子纱或卷装的织物进行染色,所以该设备己被淘汰[1]。29287
接下来,1994年,德国Amann公司[2]安装了另一台Jasper公司研制的SC-C02染色机,用于聚酷缝纫线染色,以试验该技术用于纺织工业的可能性。然而在试验阶段,这台机器出现了许多技术问题,后来Jasper放弃了此技术。论文网
然后,1995年德国著名的高压容器厂Uhda公司重新设计和制造了一台带染液循环系统的动态染色设备,染色釜容积为30L。在实验过程中,设备几经改进,1999年设备初步定型,设计更为精炼,自动化控制更加完备,其主要性能指标代表当前国际最先进水平。该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为:操作压力为30MPa,操作温度1500摄氏度,配有染液循环系统,整机主要参数自动控制,每次可染3-7千克涤纶丝。
2001年,SC-CO2聚酷筒子纱染色工艺接近于工业化了口。美国工业规模的 SC-CO2:染色机就己经开始试产。
2002年, 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Scholl Meyer教授及其团队发表了一篇超临界染色技术的综述。
同年,日本已经成功研制成400升的SFD设备。2004年,日本政府投入6亿日元,责成福井大学,为主体的研究组研制开发超临界流体染整设备,预计染色釜,容积达75-100升。此外,日本株式会社,日阪制作所,也开发了超临界流体成衣染色设备。其操作压力30MPa,操作温度300摄氏度,目前己有两台100L的中样机在日本境内企业投入使用(最高使用压力30MPa,最高使用温度180摄氏度,最高处理量3009)。
韩国的西江大学(So gang University)和GreenTek21公司[3]也在研究超临界染色技术.目前,韩国己经研制开发了SL和50L的SFD实验设备,操作压力为25MPa,操作温度2000C,GreenTek21公司正在建造200LSFD设备。
中试试验在其它机构也有研究,例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2]拥有单轴染色机,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中试设备的高压釜容量达90 L,纱线最大染色能力为5 kg/h。也有报道称,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中试设备为开孔转鼓的40 L高压釜,在Wit KaMP教授指导下进行染色试验。该研究团队与荷兰Fe ye Con D&I公司合作,设计了一个容量为100 L的染色机,且配备有创新的碳纤文染缸进行涤纶的染色。
在国内的超临界流体染色装置的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有一定差距。
东华大学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中国国家科学技术部于2000年6月批准组建,并于2004年11月通过验收。“中心”的依托单位为东华大学。“中心”主任由东华大学阎克路教授[4]担任。 “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为东华大学校长徐明稚教授。委员由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武贵龙,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肖贵玉等同志组成。 “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由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周翔教授担任。委员有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现代纺织研究院院长季国标教授等。主要从事纺织品染等,加工领域高新技术及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发、以及国际染整新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培训;组织国内外的学术、技术交流和国际合作。中心,有染色、印花、整理等各种染整新技术研究开发实验室。
- 上一篇:酒风味物质的研究现状概况
- 下一篇:SMW工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
-
-
-
-
-
慕课时代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msp430g2553单片机高精度差分GPS技术研究
浙江省嘉兴市典型蔬菜基...
油画创作《舞台》色彩浅析
松节油香精微胶囊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洪泽湖常见水生经济动物资源现状的调查
浅议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策划意识
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糖基化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的影响
数据采集技术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