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中定义的服务模型包括数据集、取代、定制组控制块、报告控制块、通用变电站事件控制块、采样值控制块、控制时间和同步、文件传输。服务模型实现对数据、数据属性、数据集的操作服务。
我国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如今新建变电站,无论电压等级高低,基本采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许多老变电站也通过改造实现变电站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广泛采用提高了电网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了输配电和电网调度的能力,降低了变电站建设的总造价。随着智能化开关、光电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一次运行设备在线状态检测、变电站运行操作培训仿真等技术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高速网络在实时系统中的开发应用,IEC61850全套标准的颁布实施,变电站中所有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全数字化的变电站将成为变电站自动化建设的必然趋势[7]。IEC61850协议是一系列规则的集合,它详细描述了分层的变电站通信体系。变电站中的分层结构模型文献综述
国外发展现状:1. IEC于2004年正式发布IEC61850。2. 目前国际主要厂商产品都支持IEC61850。3. 变电站层、间隔层应用比较多,过程层比较少。4. 市场对IEC61850技术反应积极。2006年8月巴黎CIGER会议,UCAING组织了13个厂商通过IEC61850进行产品的互联展示,其中包括:ABB、SIEMENS、AREVAD等巨头公司。而今国外对IEC61850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国内发展现状:1. DL/T860出版。2. 成功进行了6次互操作实验。3. 检测机构同步成长。4. 2层结构已经有了一些工程实例。5. 3层结构在积极探索。
2层结构:1) 目前国内主要厂家能够提供二层结构的IEC61850变电站的技术方案。2) 方案主要包含变电站层的监控系统、远动系统,间隔层的各种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用于工程实施的系统配置工具。3) 主要采用双总线以太网架构。为了满足GOOSE的需求,使用支持IEEE802.3P/Q标准的以太网交换机。4) 国内主要厂家的通信服务基本没有问题。在对IED建模方面,大家还存在一些差异。二层结构很快会在国内普及[8]。
3层结构:1) 非传统互感器(ECT/EPT,或OCT/OPT)取代电磁型互感器。2) 网络化保护/测控装置。智能终端基本功能:1) 通过过程总线接口给间隔层设备提供电气信息,接受间隔层设备的跳合闸等控制命令;2) 各断路器的智能终端输入开关位置、低气压、刀闸位置等状态量,输入跳合闸命令,含操作回路;3) 本体智能终端输入非电量、中性点刀闸位置、档位等信号,输出档位控制、中性点刀闸位置、档位等信号,输出档位控制、中性点刀闸控制和风扇控制等接点。三层结构是技术发展的趋势。目前还存在不少技术问题需要解决[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