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现状财务风险控制理论的基础是风险管理研究,上世纪30年代后风险管理观念开始产生,宾法尼亚大学博士Solomon Schbner(1930 )在美国管理协会第一次保险问题会议上正式提出风险管理理念。65890
随后,三位美国经济学家马可威茨、威廉.夏普和米勒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马可威茨(1952)在关于理智投资行为的论文中,阐述了现代金融资产相关理论。在60年代威廉·夏普扩展了马可威茨的理论,即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股票风险包括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通过多元化的帮助可以合理规避非系统风险。因此要应对风险,投资者一定要获取弥补,风险和收益率呈现出正比例关系[1]。米勒在1958年发表MM理论。MM理论系统分析了在各个资本框架基础上,公司资本成本保持稳定。在资本成本方面,他系统分析了公司价值能够摆脱资本框架的约束,原因就是财务杠杆收益和财务杠杆风险保持了一致性[2]。
1910年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公司面临的风险愈加复杂,研究风险管理扩展到世界各个国家,逐渐成为全球性的的研究课题。进入新世纪后,各个国家更加重视研究风险管理,并成立了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论文网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风险管理方面进行分析最早能够追溯到80年代初期,1989年北京商业学院的刘思录、汤谷良通过《论财务风险管理》首次定义了财务风险,并阐述了财务风险的特征及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步骤。自此以后有代表性的文章主要有以下几个:
2002年王继华发表了《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及内部控制》。他提出,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度来保证经营活动的效益,继而就可以制约和完善企业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最终达到控制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赵斯秋在2003年发表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文章中提出了财务报表分析法,即采取比率分析、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从而对企业的资产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3]。
自2003年之后,我国关于财务风险研究也有许多,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对财务风险的研究尚属于前沿课题,因此研究还停留在表现形式,产生机制以及风险状况介绍层面,没有真正建立起完整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所以,在财务风险研究方面,还我国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