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穿墙呼吸检测。20世纪70年代中期,James C.Lin首次将连续多普勒雷达应用于非接触式人体呼吸探测,由于这项技术可用于战场军事侦查,伤员生命体征探测等领域,受到美国国防部高度重视。1986年,由密歇根州立大学K.M.Chen教授领导的团队研发的X波段微波生命探测系统测试成功,乔治亚技术研究所在美国国防部赞助下于1992年发布第一台RVSM样机,用来远距离检测受伤士兵呼吸和心跳。69361
大多数研究论文都集中在实现这一目标的2种方法:分为超宽带雷达以及一种连续波原理的雷达。其中有类似SFCW雷达这样的可以给出具体距离以及不同够指导多远距离的多普勒信息化的连续波雷达。印度的班加罗尔提出采用超宽带雷达检测心跳频率,超宽带雷达工作在一个高于0.5兆赫的带宽,具有高距离分辨率的好处。
Marcello Ascione,Aniello Buonanno, Michele D’Urso,Leopoldo Angrisani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MUSIC算法的新的透过墙的生命特征测量方法。方法分析了相位调制的正弦信号,通过一个适当的连续波微波收发装置产生,通过与呼吸有关的胸部周期性位移反射。它为了多信号分类(MUSIC)利用一个应用于传统算法的合适的平滑解相关策略,授权将接收相位信号的频谱分量单独出来。由于它的适用性和相关性,在现代系统的国防和安全中,检测生命体征,如呼吸和心跳时下已经成为城市搜索和救援策略的基本主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微波雷达系统。
Fu-Kang Wang,Tzyy-Sheng Horng,Kang-Chun Peng等人不久前提出了新的方法:基于自注入锁定雷达的成像系统来检测生命体特征。提出了一种自注入锁定(SIL)方法,利用其测距和跟踪能力看穿墙壁雷达来发现隐藏的人。可以通过使用动态谱减法提取人的行为或生命体征来区分一个固定的对象,具有低复杂度和高灵敏度。论文网
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学前年针对事故伤员提出了一种用于抢救被埋人员的呼吸检测装置。该系统的目的是通过感测由于呼吸活动引起的胸部位移检测埋在滑坡的受害者。其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和第一急救队的到来之间的时间,因此增加了机会,以挽救受害者的生命。
而去年以研究员Jenshan Lin为首的团队提出使用一种自适应波束控制天线调制的CW多普勒雷达来完成振动与距离的同时检测。一种自适应波束控制22相控阵天线是一个5.8GHz多普勒振动的非接触雷达系统。转向角的天线显示85覆盖率检测。这种自适应波束方向天线的大小与原来的22个固定波束天线是完全一样的。这种自适应波束天线与电子开关提供了0.83-ms快速切换率转向梁。此外,由于不同的传播路径在不同的光束转向角下被测量产生不同的直流偏移量。
甚至在今年初,捷克的一家生厂商生产了一种功能强大的穿墙雷达,它的重量只有3公斤,体形小巧,发射的无线电波可以轻易穿透障碍物。
国内同样有不少老师同学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早在2006年北理工电子工程系的老师们就做了雷达穿墙检测呼吸的信号分析,对雷达回波作了研究,具体分析了单频连续波穿透后的信号回波形式,对回波信号运用贝塞尔函数进行展开,仿真分析了呼吸和心跳的频谱。他们的工作对雷达穿透领域的研究和具体工程应用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3年中国科学院的李鑫就UWB脉冲雷达呼吸信号检测算法做了研究。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他的研究对加强雷达生命探测仪性能,提升救援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后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