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概念早在1912年就由法国人瑞安·劳伦提出的[7]。上世纪50年代,第一次有人提出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这个概念。
萨姆系列导弹
作为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一项关键技术,别的国家对燃气流量调节技术开展了许多研究,包括实验、设计、和控制系统的研发等。俄罗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A-X12RVV-AE-PD导弹采用了一个流量可调节的固体发动机;2000年,美国也开始了不可回收的AQM-163Coyote的研究,据报道超音速掠海靶标采用的推进系统也是流量可控的固体冲压发动机 [9] ;对含硼富燃料推进剂和燃气流量74274
AQM-163Coyote
调节技术研究投入最多的国家是德国,MBB公司H。L。Besser等人对多种用于流量调节的机构进行了研究,并且对阀型、性能、适用范围做出定性估计;William J。Lawrence和John A。Stolan设计的电动流量调节阀,其原理是在燃气发生器和补燃室之间安装一个电动调节阀,通过电机驱动阀体改变叶片的偏角,从而改变喉部面积;欧洲导弹公司MBDA成功研制的“流星”导弹动力装置就是燃气流量可控的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10]。论文网
各国的冲压发动机最新状况如下表:
表1。1 各国的冲压发动机及现状
国家/机构 项目 发动机类型* 年代 巡航速度(Ma) 高度(km) 研制状况
美国空军 DRED DR 1977-1979 3 9 部件试验
法国 Rustique MPSR-I UFDR 1978-1985 3 12 飞行试验
法国 Rusti queMPSR-2 UFDR 1993-1997 3。5 24 飞行试验
俄罗斯 R-77M VFDR 1995- 3。5 21 飞行试验
英国 FM RAAM VFDR 1995-1999 3。0 21 项目开发
德国 ARM I GER DR IRR 1996- 3。0 9 部件试验
欧洲 BVRAAM/Meteor VFDR 1999- 4。0 15 飞行试验
英国/瑞典 S225XR VFDR 2000- 3。0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