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现状Braverman 和 Stigiitz(1986)认为,民间借贷在获取信息方面比正规金融有优势。民间借贷的信息优势主要表现为贷款人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信息辨别,民间借贷的市场上的贷款人对借款人的信用、收入和还款能力的信息比较清楚要优于正规金融。75595
青木昌彦(2001)认为在整个的民间借贷经济活动中,这种借贷能够维系的方式是通过私人的关系和秩序,而不是完全依照法律解决。
Kellee(2001)认为金融主体是否被央行认可是区分正式金融和非正式金融的标准。
Andes Isaksson(2002)认为,民间借贷是对政府的金融管控的一种回应。由于金融管控下的政府资金分配的不均和正规金融的歧视,导致了民营企业热衷于在民间借贷市场进行贷款。
Chiteji(2002)以滚动储蓄信贷协会为例深入地研究了民间借贷的合约和具体操作过程,探讨了最优组织规模与执行成本的关系。他认为,成员间相互监督的能力、个人声誉的价值以及能够获得彼此之间信息的关系,三个因素都影响合约的执行能力;这三个方面又都与组织的规模密切相关,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张,合约执行成本随之上升。
2。 国内研究现状
傅祖宏(2003)认为如今民间借贷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农村的改革和农村在改革中的资金需求量的不断增大。
苏宁(2005)从保证商业银行存款人资金安全的角度出发,提出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建立起适合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并且详细介绍了中国的金融环境所处的特殊环境以及商业银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初步框架。论文网
周天勇(2007)分析我国目前金融业的发展形势,分析人口数和银行比例不协调,不必对民间借贷赶尽杀绝,有利于中小企业和经济的发展。
孟凡杰,张扬(2007)认为,农村民间金融是自发形成的区别于正式金融的为了满足自身的经济需求而产生的一种金融组织形式。
姜诗明(2009)认为民间借贷存在一定的风险容易诱发社会问题,存在风险。
邱兆祥和史明坤(2009)的观点让我结合自己的见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该文从中国的社会现实出发,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结合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语言深入浅出,理性的阐述了民间借贷的实际意义,提出了“民间借贷合法化”的必然性,预测了民间借贷合法化之后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限制其正确发展的应对措施。
吴伟萍(2009)通过文章对当前民间借贷市场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规范的对策。
胡新智和袁江(2011)通过分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诸多风险,并且结合中国独特的国情,提出了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应该走“渐进式”的道路,这也启发了我提出将民间借贷合法化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的想法。
潘庸鲁和周荃(2012)从法学的角度分析民间借贷,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层面讨论民间借贷的社会效益问题,从中国的法律环境讨论民间借贷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王寅(2014)认为温州的民间借贷的资金的缺乏是造成民间借贷利率高涨的原因。
陈天翔(2015)认为,在面对民间借贷危机时地方政府要用一种高的姿态去解决问题,要使得公共的管理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同时要深化对民间金融的引导,提高民众对民间借贷危机的更高一层的认识;我们还要按照实际的情况,积极的运用相应手段,从而实现短期的应对和长期的监管;再者,由地方政府在实践中探索建立地方性法律法规,并推动相关法律的制定,完善监管的法律制度;最终还要对实体经济进行支持,给民间借贷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