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提琴曲《爱的忧伤》是中提琴里极具代表性和标识性的经典之作,本文从克莱斯勒的简介及艺术成就入手,阐述了《爱的忧伤》的创作背景,进一步从《爱的忧伤》的弓法、揉弦和颤音等三种演奏技巧及音乐风格等方面,对《爱的忧伤》的艺术特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阐述,从而使大众更加直观、细致地解读中提琴曲《爱的忧伤》,为日后的学习和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帮助。80082
毕业论文关键词:中提琴曲;《爱的忧伤》;艺术表现
The art expression of Viola song "love sorrow"
Abstract: Viola song “love” sorrow is Viola very representative and mark the classic, starting from Chrysler's introduction and artistic achievements, expounds the sad > < love the creation background, further from < love sorrows > bowing and vibrato and tremolo and three playing technique and music style, artistic features of < love > sadness of further analysis and elaboration, so that the public is more intuitive,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adness of Viola song < love >, provides a strong theoretical help for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future。
Key words:The viola ; "Sorrow of love" ; artistic expression
当代著名的小提琴家、作曲家弗里茨·克莱斯勒(1875-1962)是美籍奥地利人,是众多音乐人崇拜的偶像级人物。他的演奏表现力惊人,技巧精湛,素有“莫斯科的帕格尼尼”的美誉。作为中提琴里极具代表性和标识性的经典之作,《爱的忧伤》以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而为人所知。纵观我们周围,大多都是关乎小提琴曲、大提琴曲的研究,而对中提琴曲的研究相当匮乏,音乐界研究里诸如王昌海论述中提琴发音技巧、雷楠探讨中提琴发展与演奏中注意的细枝末节、钱建明先生分析20世纪中提琴作品的技巧特点等等,大多都是粗略地从宏观上谈及弓法或者揉弦,论述中提琴的一般演奏特点,而并没有触及内在本质的方面,没有以经典作品为范本,去深入详实地探寻中提琴在演奏过程中的灵动表现力。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和探讨中提琴曲《爱的忧伤》,进一步了解其中的艺术表现力。论文网
一、中提琴曲《爱的忧伤》的概述
美籍奥地利人弗里茨·克莱斯勒(1875-1962)的中提琴《爱的忧伤》一经问世,便几近响彻整个音乐界,毫不夸张地说,其中提琴曲《爱的忧伤》堪为众多繁杂的中提琴曲里的领军标识性作品,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下文将从作曲者、演奏者克莱斯勒的艺术成就以及他的中提琴曲《爱的忧伤》的创作背景等,着手对中提琴《爱的忧伤》做一个总体的了解。
(一)克莱斯勒的简介及艺术成就
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是美国籍奥地利著名的小提琴家及作曲家,生于维也纳,死于纽约,一生笔耕不缀,其所创作的乐曲在音乐界里重重地划下了宝贵的一笔,同时有“小提琴家之王”的美好声誉。
克莱斯勒的父亲是位医生,是小提琴的狂热业余爱好者,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克莱斯勒打四岁起便开始练习小提琴。他极具音乐天赋,对旋律、对和声与对位有着特别的敏感力。翻阅他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中知道,他的作品大都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其一是诸如《爱的忧伤》、《维也纳随想曲》、《美丽的罗斯玛琳》此类的沙龙小曲,极具维也纳浪漫情调。其二是诸如《e小调协奏曲》、《D大调协奏曲》、《D大调第四协奏曲》此类的的典范的德奥小提琴协奏曲,有着惊人的表现力。
在维也纳生活成长的经历,使得克莱斯勒在解读维也纳古典大师的乐曲作品时别具魅力,克莱斯勒生于维也纳,死于纽约,他几近横跨两个世纪的一生,恰恰是当时小提琴演奏变化最为剧烈、最为人瞩目的时期。克莱斯勒的作曲风格依稀带有随意、洒脱的风尚,想来也是其曲风深深植根于19世纪的缘故。他第一次使用连续不断的揉指的演奏技法,运弓与颤指的使用别具一格,在快速跳跃的乐曲中,呈现甘美丰润、沁人心脾、欣欣向荣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