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禄是目前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相声艺人。根据相关记载并推测:张三禄本是八角鼓丑角艺人,后改说相声。他的艺术生涯始于清朝道光年间。在《随缘乐》子弟书中说:“学相声好似还魂张三禄,铜骡子于三胜到像活的一样。”[1]抗日战争时期,一些相声演员表现出民族气节。常宝堃曾经两次因为讽刺日治政府而被捕,张寿臣公开赞扬吉鸿昌等人的抗日,批评当局不抵抗政策;也曾为讽刺当时天津警察“贱”遇到麻烦。
(二)相声的盛行
1949年后,一大批以侯宝林为代表的从中国建政之前就在说相声的演员逐渐转型,将相声的内容加以改造,去掉了大量低俗、不健康的段子。相声快速普及,成为全国性、全民性的曲艺形式。相声的流行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是一种以声音为主的艺术,适合以被普及的无线广播作为主要媒体。相声被称为“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2]。除了重新整理的传统相声之外,初期还有很多讽刺型的相声,讽刺“旧社会”或者新时代思想落后的人。1958年总路线时期,一批歌颂型相声开始大量出现。其间以马季等为代表人物。尽管如此,在随后的文化大革命中,很多相声艺人遭到打压,曾一度让相声在中国大陆绝迹,只有一些歌颂型相声得以在文革时期仍然能够演出。
文革之后相声迅速走红。进入80年代,在小品的冲击下,由于相声表演形式有些简单,在很多观众心中,已经稍稍失去了对相声的喜爱。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部分新的相声形式发展起来,如弹唱相声、相声剧等。但实际受众不是很多(与此同时,大量相声元素被吸收到小品中)。虽然当时大环境不是很好,但是相声这门艺术形式还是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新一代的相声演员创造性的使用新的表演方式和相声段子,使表演形式和以前有很大不同,有很多作品都得到了大众的肯定。在这一时期的各种大小文艺场合,相声仍是娱乐大众的主角。
    二、传统相声的演出及艺术特点,相声的流派和代表人物
 (一)传统相声的演出及艺术特点
相声表演方式最初有两种,在帷幕中表演的相声称“暗春”,公开表演的相声称“明春”。到了清宣统三年(1911)后只有“明春”一种在继续发展。相声的形式共分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三种。
单口相声,是一个演员表演的长短笑话。对口相声,是两个演员表演的,叙述人甲称“逗哏”,辅助对话的乙称“捧哏”,表演时,依甲乙二人说表内容的轻重与语言风格之不同,又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和“贯口活”三类。群口相声,是三个以上演员共同表演的,甲称“逗哏”,乙称“捧哏”,丙等称“腻缝”。一段相声一般由“垫话儿、瓢把儿、正活儿、底”  四部分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新创作的相声也常有省略“瓢把儿”的。相声用艺术手法组成“包袱儿”,表演当中通过说表而“抖响”使人们发笑。其手法计有:三番(翻)四抖、先褒后贬、阴错阳差、一语双关、自相矛盾、表里不一、歪讲曲解、违反常规等数十种。每一段相声里一般含有四五个以上风趣幽默的“包袱儿”。
相声表演采取直接面向观众的方式,“第四堵墙” 在相声表演中是不存在的。许多演员还直接向观众提问,或解答观众提出的问题,并满足观众的要求。这样,就大大加强了演员与观众的联系与交流。在相声的欣赏过程,观众虽然一般不能直接与演员进行对话,却可以通过笑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另外,在许多相声中,捧哏演员的话往往代表了观众的观点,捧哏演员往往是作为观众的代言人与逗哏演员进行对话。
上一篇:大陆流行音乐创作弊端浅谈
下一篇:浅谈灯光音响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

试论廖昌永歌唱艺术

简述中国摇滚乐在当今的发展

试论淮安地区社区音乐文化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试论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试论连云港方言对高校声乐学习的影响

试论声乐表演中的肢体语言表达

试论音乐教育对孤独症儿童舒缓治疗作用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