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一个设计师需要表现的更多的是其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属性,任何设计作品都具有其特定的文化载体,人们阅读与欣赏某个设计作品时,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上的互动与沟通。而同样,一个设计作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理解也不尽相同。例如蝙蝠在西方社会里代表的是邪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则被视为福气。一个设计师在传达他的设计作品时其实也是在传达一种文化。正如著名汽车设计师乔治•亚罗所言:“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中国元素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但却不是风格化。设计若是建立在某种文化内涵上,并加以合理应用,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
3 木活字源起
3.1 木活字历史发展
宋代科学家沈括曾经在其编著的《梦溪笔谈》中记录到: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晟曾经尝试将泥活字应用于排版印刷,这是史上最早关于活字印刷的记载。在早期时段,毕晟曾采用木活字进行了印刷的初步尝试,由于未能克服木头材质疏密的特点以及遇水易变形、排版与药相粘等方面的缺陷,而没能继续发展木活字。元代农学家王祯思量到金属活字的成本较高,便开始研究木活字,并将自己的木活字工艺详细记载于《造活字印书法》一书中,这是历史上讲述木活字印刷工艺最早最全面的著作。到了明代时期,木活字除了应用于排版书籍外,民间还用其来排印家谱,范围之广大直接促使了木活字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到了清代,印刷家谱之风也更加流行。最具代表的是清代政府组织的采取木活字印书-乾隆年间排印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全书共七千多字,成为了历史上规模最大,制字数量和刊印书籍最多的一次木活字印刷。此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科学的发展,许多古老的手工技艺渐渐失传,木活字印刷也没能例外,很快被后来的大工业生产的快捷技术所取代,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3。2 字体
有古籍收藏家曾说过,辨别古籍是否具有收藏价值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字体,字体是否具有审美性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木活字印刷所采取的字体为老宋体繁体字。老宋体字是从北宋刻书体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字体方正、匀称,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字体,常用于官府的衙牌、灯笼、告示及祠堂里的神主牌位等。明代正德以后,刻书开始模仿宋本,宋字体演变为横细竖粗,笔划对比很大,体形方正,古拙庄严,根底扎实的印刷体“明体”,俗称“老宋体”,并一致成为十六世纪以来主要的汉字印刷体,亦是印制宗谱最契合的字体。
总结:古朴端庄的老宋体字,随着谱师们一笔一刀的雕琢,被赋予了更多的手工印迹和力度感,仿佛感觉到几百年来手的印迹、人事的心迹都在这纸张上一一呈现,是现代电脑字体所无法比拟的。
3。3 工具
木活字印刷工具包括数屉字盘、刻刀、雕盘、棕刷等。
3。4 梓辑
“梓辑”是谱师们对于木活字所有流程的总称。 在印刷工艺流程上,木活字印刷有写字、刻字、捡字、排版、蘸墨、上蜡、刷印、划支、装订等工序。其关键的工夫在于:刻字有刀法,检字有口诀,排版有格式。而这也是木活字印刷术的精髓所在。
总结:木刻活字呈现民间书法朴素的书写之美,笔势雄强、刻画严谨。我们在欣赏木活字印刷文本的时候,视觉的感动多来自于刻工刀法以及木活字所体现的力度感。通过观看每一个字模,可以感觉到谱师们的手捏住小小的木头,在其上庄重地用毛笔书写反字的情景,更多的是谱师们所带来的不同的情感之态以及民间拙朴的乡野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