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表现又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它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载体,离不开艺术语言,并且需要运用艺术的表现手段和技能技巧。但艺术技巧并不是纯形式的东西,它的作用是将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有机地统一为整体。
我也将在下文中通过对清代画家沈周、现代画家施云翔、桂林籍画家石涛等画家的作画风格以及各自的技法特点来进行论述。石涛、沈周、施云翔以及现代画家白雪石之能够成功描绘桂林山水,是他们充分认识桂林,热爱桂林,能用独特的语言把桂林山水从客观世界升华到艺术境界,他们执着的精神和非凡的气概成就了他们的山水画艺术。
4。3。1构图
一幅山水画的立意构思直接决定着这幅画的内涵。立意构思应该与选景时同步进行。其实写生的次数多了,当我们在观察自然景物的时候,脑子就会自动开始构思了。当我们面对变化万千的自然景观时,很多时候是无从下笔的,更无法把物象与情感都表现的面面俱到,所以说好的构图是成功的一半。
清代桂林籍画家石涛,其作画是以桂林山水为原型的。石涛虽然没有以桂林山水为题的画作,但儿时对桂林山水的印象已经成为其创作山水画的感情基础。石涛画(图1)石涛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论文网
我是以清代桂林籍画家石涛的山水画构图做研究,以山石为题,而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艺术构思的。石涛的这幅画,巨大的山石占据了画面的大半,仿佛一种精神的写照。从构图的角度来说,我的创作采取了这样类似的构图。富有气势的山头占据画面大半,中景画一些树木、石头和若隐若现的房子,近景是各种各样的杂树。与之不同的是,石涛的山石延伸到了纸的边缘,而我则是在画的左侧画一道山泉,泉水从天而降,增加了画的气势。石涛画中的近景和中景连在了一起,而我的画则是用一道水流隔开。水流从左侧流向右侧,又从右侧流向左侧,这样的构图让我的创作变得清晰而又有层次。我喜欢这种层次感,因为这会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画中空白的大小、位置、形状的不同影响着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同时也营造了画面的意境,并给观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桂林山水》画中通过对山水、房屋、云雾的布局,塑造出清新秀美的山水意境。山水画装饰性因素:山、水、树、石、云、房之间的彼此契合,使《桂林山水》的画面表现得和谐自然,不仅真实再现了桂林美好的景色,而且使人入画,引之向往。
4。3。2线条运用
沈周山水少承家法,40岁以前主要学王蒙,笔法较细密,书法用笔,中锋皴擦,于谨密中仍具浑成之势,人称“细沈”,多作盈尺小景。40岁之后的沈周,画面中的披麻皴加重了力度,线条于细密之中见劲力,此时的风格已趋向粗劲。而他晚年的画则更显遒劲浑厚。沈周画中的线条就好像一个人的成长,由青年的细密到中年的细密之中见劲力,在逐渐壮大为洒脱而不乏天趣。而我则是喜欢他简率的线条而又不乏层次,下笔较重,时出侧锋笔墨洒脱自然,有雄浑气概。
在我自己的创作中,我对生活的感知还处于初期,对自然物象感受的深浅度取决于当时写生的情感倾向。当我喜欢一种事物或是高兴的时候,那么描绘出来的画面自然是充满朝气生机勃勃的,线条也是流畅婉转的。那当我心情不是很好的时候,在画面中呈现的又是另一种意象,线条也是没有灵魂的。无论是什么情感,在我的脑海中都会有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主观上的物质会在意象生成的过程中对客观事物进行变异,这样有的再进行强化,有的再进行弱化,慢慢的在山水画创作过程当中就会融入到作品里面。通过学习沈周我了解到现代山水画创作并不应以潇洒娴熟的笔墨游戏于宣纸之上,驾驭于天地之间,而是放任自己在山水之间,是一种自我的超脱和解放,是一种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