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散之将黄宾虹国画墨法融入到书法中,他巧用涨墨来粘并笔画形成块面,避免琐碎的空间,增强点、线、面的对比。纵而能敛,势若不尽。对其书风的形成有较深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林散之学书经历、以及他在工具的选择、墨法等多方面来进行论述。来探析林散之“涨墨”技法。希望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林散之“涨墨”技法,为今后学书者提供帮助。77490

毕业论文关键词:涨墨技法、林散之、墨法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Abstract:Lin Sanzhi will Huang Binhong painting ink into calligraphy, he skillfully used up ink sticky and strokes forming block surface, avoid trivial space and enhancement of point, line, face and the contrast。 Longitudinal and convergence, if the potential is not。 Has deep influence to the form of the book。 In this paper, by Lin Sanzhi calendar is, and he in the choice of tools, ink and so many are discussed。 To analysis of Lin Sanzhi up ink "technique。 Hope to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Lin Sanzhi up ink" technique, to provide help for future school books。

Keywords:Lin Sanzhi、up ink、

 目录

1  绪论6

2  林散之生平及书法成就6

3  墨分五彩溢六色——何为“涨墨”技法8

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材料的选择。10

4。1  墨法。12

5  结论——林散之“涨墨”技法对现代书法艺术的相关影响。13

6  参考文献。 。14

7  致谢。15

1  绪论

“涨墨”技法,在书法史上,向来是被认为是王铎在墨法上创新的技法。“涨墨”,指的是过量的墨水,在纸上溢出于笔画的一种现象。涨墨的妙处在于,既保持笔画原有的基本形态,又能有独特的墨趣,虽然与传统的墨法“墨不旁出”背道而驰,但一扫古人的呆板墨法,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

在当代书家中,林散之先生无疑是王铎之后“涨墨”技法继承并创新的最有特色的一位书家。而林散之对于“涨墨”技法的发扬,对现代书风有着其独特的影响。

(图1王铎字)

2  林散之生平及书法成就

林散之(1898-1989),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等。祖籍是安徽巢湖和县乌江七棵松。他是当代最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被称为“当代草圣”。

林散之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书法家。他学书起步非常早,“唯自孩子,即起弄笔”。从小就开始使用毛笔学书法。然而他的书法艺术真正成熟,却到了古稀之年。

林散之的书法启蒙,是在私塾老师的指导下从颜体、柳体入手的。论文网

16岁时,林散之师从范培开学书。在他晚年总结自己的学书历程的时候,将师从范培开视为学书的“第一变”。

20岁时,林散之拜张栗庵为师,这便促使他的书风“第二变”。张栗庵书风属二王一路,清逸洒脱,格调不俗,林散之书法深受他的影响。

32岁时,林散之带着张粟庵的推荐信去上海找黄宾虹拜师学艺。黄宾虹看完林散之的作品之后,对他的评价是:“你的诗书画颇有一些功力和才气,但是画的路子走错了。临靠印刷品,不知用笔用墨,不行。没有用笔和用墨之法,怎么能成画!”从那时起,林散之便开始了在黄宾虹先生门下三年的画艺生涯。

用黄宾虹先生的话来说,在那之前林散之还不知如何用笔用墨。直到拜在黄宾虹门下,黄宾虹口传身授,亲自作画示范,教林散之用笔用墨之法,并且经常把自己收藏的字画真迹供给林散之赏玩研习。在黄宾虹门下学习的三年,林散之书法国画的功力精进神速,他的作品已远远不是初到上海的模样了。

上一篇:质朴敦厚伊秉绶隶书艺术研究
下一篇:任天真唐寅书法风格浅析

城市·水墨·现代性【8490字】

水墨画对水彩画的影响

林散之草书艺术风格及成因探析

刘文西水墨人物画的艺术魅力

何家英的水墨人物兼工带写小写意

水墨动画的三维呈现牧笛

水墨元素在中国电影海报中的设计与应用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安康汉江网讯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