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S)-2-取代吡咯烷的数据记录与处理 19
3.2.1 L-NiPD-NH 19
3.2.2 L-MSP-NH 22
4 结论 24
致 谢 25
参考文献 26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概述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简称DM)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1],其主要特点是慢性高血糖,并伴有因胰岛素(Insulin)分泌不足及作用缺陷所引起的蛋白质、电解质、脂肪、水和糖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临床上将糖尿病分为两型:胰岛素依赖型,又称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严重或完全破坏,血浆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值,从而导致高血糖,约占糖尿病人的一成,这种患者只能依赖于外源性补充胰岛素进行治疗;另一类为非胰岛素依赖型,又称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及胰岛素作用环节不健全所致的血糖升高。
目前,由糖尿病所引起的一系列急,慢性并发症使得该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其中急性并发症为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慢性并发症则表现为患者因长期血糖升高所引起的器官组织损害,脏器功能障碍并最终导致功能衰竭。2009年,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公布全球糖尿病患者超过2.85亿,到2025年这一数目可能会飙升到3.33亿,且其中有4000万病人分布在中国。因此,如何进行正确并积极的防治,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研究发现,人体中存在一种自然分泌的肠促胰素,它是摄食后由小肠内分泌细胞反应性分泌的激素,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2]。其特点在于作用呈葡萄糖依赖性,即仅在血糖升高时该激素才刺激生产胰岛素,因此对胰岛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该特有的降糖机制,促进了糖尿病新药的发开进程,多个有效的药物作用新靶点也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现,其研究方向也逐渐过渡到对具有新作用机制的药物研究。目前基于肠促胰素的作用机理的药物可分为两类,其作用机制也各有不同。一类被称为外源性肠促胰素,通过补充肠促胰素的类似物,来提高患者该激素的浓度以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另一类称为内源性肠促胰素, 通过延长患者自身肠促胰素的作用时间,从而达到降糖目的,以列汀类药物为代表的二肽基肽酶IV (DPP-4)抑制剂就属于该类型。
1.1.2 DPP-4及其抑制剂简介
DPP-4,又被称为T细胞表面抗原CD26。亦称为二肽基肽酶4、二肽基肽酶IV、T细胞活化抗原CD26、腺苷脱氨酶络合蛋白2,它是一种细胞表面的丝氨酸蛋白酶[3]。于肠中、肝脏、胰腺、胎盘、胸腺等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此外于循环血液中也有部分以可溶形式存在。可溶性的DPP-4具有酶活性,其可以迅速且特异性地裂解肽链氨基末端第二位的脯氨酸或丙氨酸残基。从生物作用角度上来说DPP-4是以二聚体形式存在的高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其天然底物是GLP-1和葡萄糖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lucose dependent insulinotropicploy peptide,简称GIP)。GIP和GLP-1都具有促胰岛素分泌功能。GLP-1更有抑制高血糖素和葡萄糖依赖性的促胰岛素分泌、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和修复及延缓餐后胃排空等功能。 DPP-4的存在能迅速降解并最终导致体内的GLP-1和GIP失活。DPP-4抑制剂通过竞争性结合DPP-4活化部位,降低酶的催化活性,从而增加体内GLP-1和GIP的量达到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该抑制剂可以对血糖控制起到稳定性作用,提高β细胞的功能,不会导致患者体重增加,并避免低血糖的风险,其在用药安全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被普遍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
- 上一篇:HPLC 抗肿瘤药物康布斯汀的质量评价
- 下一篇:基于Kinect的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效果评估系统设计+源程序
-
-
-
-
-
-
-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