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对策分析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的问题也变得日趋严重和复杂。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因多种原因出现围产期窒息缺氧。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胃肠功能衰竭等危重症,再加上新生儿环境适应能力差,抵抗力低,易受外界论文网病菌入侵,造成肺炎。脐炎。肠炎。呼吸道感染等院内感染,且感染后发病迅速。病死率高[1]。我院对2013年2月一2014年9月100例院内感染患儿进行调查分析,并实施了有效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13年2月一2014年9月收治院内感染新生儿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记录住院新生儿围产期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以及抗菌药物应用等治疗情况。
1。2方法和结果
对100例院内感染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护理性措施。通过调查相应的原因,做好前期的预防等,使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有较明显下降。
2讨论
2。1原因分析
2。1。1新生儿自身因素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各种免疫系统不完善,抵抗力低,且皮肤角质层较薄,易擦伤而致皮肤细菌感染[2]。新生儿皮肤屏障功能脆弱,皮肤内含水量较多,pH值较高,有利于病原菌生长。研究表明:接受侵袭性操作的新生儿感染率高于未接受侵袭性操作者[3]。侵袭性操作如气管插管。吸痰等,可降低呼吸道黏膜功能,或损伤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从而增加感染概率。
2。1。2医源性接触主要由医务人员的手及器械引起,手接触是引起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4]。有些院内洗手制度不严格,尤其在患儿多,工作人员少时感染的几率就更大。因此,是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接触患儿前后及更换部位是否认真洗手,患儿的日常护理用品及治疗器械的杀菌消毒不规范也是造成院内感染的因素。
2。1。3环境因素新生儿监室空气污染是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新生儿监室内空气不流通。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均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病室内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如新生儿暖箱。呼吸机等污染,是交叉感染途径之一。
2。1。4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这些抗生素虽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但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易造成正常菌群紊乱,监室内新生儿均为重症患儿,应用广谱抗生素已成常规[5]。据统计,抗生素使用种类>2种患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抗生素使用种类≤2种患儿所占比例(P<0。05),表明抗生素使用种类越多院内感染几率越大。
2。2护理对策
2。2。1加强新生儿室内通风,光线充足。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参观探视制度,尽量减少室内人员过多流动,以免污染病室内空气或带入病原体。病区环境定期消毒,室内通风换气,空气净化器24h使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60min,保持病房空气洁净。医护人员要坚守病室,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2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也要注意患儿皮肤。口腔。眼。脐部及臀部的护理。每日认真进行沐浴或油浴。保持皮肤的清洁,特别注意观察颈周。耳后。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折处有无破损。脓点。红疹等;认真观察口腔粘膜有无破溃。霉菌感染,每日常规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每天清洗脸部,发现眼部有脓性分泌物时,可用青霉素盐水作眼结膜囊冲洗;脐部发现有脓性分泌物时,先用双氧水冲洗,再用10百分号碘酊烧灼创面,最后用75百分号酒精脱碘。病情较轻者,可淋浴,较重者在床上擦浴,并做消毒处理。发生感染,立即隔离,切断传播。
2。2。3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医务人员手的消毒医务人员手是造成医院感染最直接的传播途径,加强手的清洁消毒是一项既容易又对控制医院感染有效的措施,操作护理患儿前后均要用流动水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手,可有效地切断医源陛交叉感染,防止医护人员手成为传播医院感染的媒介。提高医务人员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意识和技能,加强培训,不断强化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责任感,使其自觉遵守操作规程,阻断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医护人员勤洗手,戴口罩,―方面防止被患者传染,又可防止自己携带的细菌传染给患者,这对防止医院感染都是十分重要的。
2。2。4合理使用抗生素盲目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容易干扰人体的正常菌群,导致患者易感性增高。因此,新生儿应用抗生素要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使用敏感。有效。无毒。廉价的抗生素。要严格掌握疗程,严禁滥用及频繁换药。对无细菌感染指征的不用抗生素,对能用窄谱抗生素者不用广谱抗生素,一般不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医务人员要及时了解病情,更应注意并发感染的表现,做好护理和治疗。
3小结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在仍占新生儿疾病的首位,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不成熟,易发生各种院内感染,医院感染,我们将新生儿室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实践证明,针对近几年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及薄弱环节,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管理措施,减少了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机会。
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