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B。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C。工业 PC 机;
D。嵌入式计算机及 OEM 产品:包括 PID 调节器及控制器;
E。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1。3。3自动控制理论
控制理论作为一门学科,在第一次工业时期就已经产生了,瓦特在 1765 年发明了蒸 汽机,是蒸汽作为动力的机械化时代的开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可以从时域和频域两个角度进 行分析,控制论创始人维纳(Wiener N)综合了前人的成果,认为客观世界存在三个主要因素: 物质、能量和信息,1948 年发表的《控制论》一书,书中阐述了控制论的方法,同时使得反 馈的概念变得普及,这些确立了控制理论这门学科的产生[8]。
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得益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所谓自动控制,就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 情况下,使被控对象的某些物理量准确地按照预期规律变化[9]。控制理论的发展,使其在工业 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伺服系统对伺服电动机的控制,AGV 小车运送零部件等。 1。3。4自动控制装置
过程控制和运动控制是控制系统的两个主要的运用。其中过程控制是指控制系统监视工业 过程,以达到统一的、正确的输出值;运动控制指含有运动部件的机电系统,一般该系统包括: 电动机、可移动的机械部件和反馈传感器[10]。自动控制装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美国人在 20 世纪 60 年代首先提出了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用它来取代 继电器,以执行逻辑判断、计时、计数等顺序控制功能。到了 70 年代微处理器逐渐作为 PLC 的中央处理单元,这使得 PLC 的功能大大增加。它能够对系统中不同的功能模块进行组合, 从而实现对不同控制量的整合与控制,如主机模块、高速计数模块、位置控制模块等。PLC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第 5 页
发展主要向体积更小、速度更快、可靠性更高、功能性更强、价格更低的小型化发展,或者向 大型化、网络化、较强兼容性的方向发展[11]。PLC 在工业自动化中主要控制模拟量,开关量 和位置量等。
随着低成本 PLC 的发展以及对机械产品要求的提高,PLC 将很快在多数控制情况下取代 继电器控制。尤其是在生产线控制中,PLC 有如下优点:①寿命长,②可靠性高,③对环境无 特殊要求,④开发成本低,⑤周期短,⑥不需要专门的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知识,⑦容易掌握,文献综述
⑧能满足普通用户低成本要求,所以它是现代机电系统控制装置的首选[12]。
(2)单片机
单片机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简称,它是一种 IC 芯片,运用 VLSI 技术把 CPU、ROM、RAM、 多种 I/O 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集成到一块芯片上,是具有完整功能的计算机 系统[13]。单片机诞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经历了 SCM(单片微型计算机)、MCU(微控制 器)、SOC(专用化片上系统)三大发展阶段。
1。4论文结构安排
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本设计试图解决金属钾的成型过程出现的多种问题。目的在于实现 金属钾成型的自动化,自动化的过程不仅能够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 证工人的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研究金属钾的相关特性,设计了自动 化的成型线,对总体结构设计和注钾机构做了一些概述,其中总体结构设计由同组同学袁堂晓 完成,注钾机构设计有李睿同学完成,本文着重于控制系统的设计说明。
第一章是关于金属钾及其制备的相关介绍,同时综述了本次设计需要的一些相关技术。 第二章介绍了成型生产线的总体运动方案,并根据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提出了成型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