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二硅化钼脉冲电镀复合镀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

时间:2016-12-16 21:29来源:毕业论文
1.3.5 复合镀的机理及特点 复合电沉积机理归纳起来有三种理论:吸附机理、力学机理和电化学机理,而模型以Guglielmi模型、MTM模型、Hwang模型、抛物线轨道


1.3.5 复合镀的机理及特点
复合电沉积机理归纳起来有三种理论:吸附机理、力学机理和电化学机理,而模型以Guglielmi模型、MTM模型、Hwang模型、抛物线轨道模型、YehS.H模型等为主,以下主要介绍Guglielmi模型。
Guglielmi模型是由意大利的Guglielmi于在其提出的两步吸附理论上建立的相应模型。两步吸附理论认为携带着离子和溶剂分子膜的微粒吸附在电极表面上,与阳极发生物理性质的弱吸附;随后处于弱吸附状态的微粒,脱去它所吸附的离子和溶剂化膜,与阳极表面直接接触,形成不可逆的电化学吸附,就成为强吸附步骤。
第一阶段:要使微粒大量、均匀地沉积在基质中,必须使微粒悬浮于镀液中并在流体动力因素作用下不断向阴极表面迁移,可通过搅拌实现。
第二阶段:在界面电场的作用下,微粒上的吸附膜消除,在高电位电梯度双电层内,带电微粒受电场力的作用吸附在阴极表面。
第三阶段:化学吸附的微粒被不断的金属基质所掩埋,在掩埋过程中,外界的冲击作用仍可使微粒脱落而重新进入溶液中。
复合材料综合了它的其他组成相的特点,根据复合镀层基质金属(或合金)不同和分散微粒不同,会获得具有更高的硬度、更高的耐磨性和良好的自润滑性、耐热性、耐蚀性和特殊功能的复合材料。复合镀不必加热,因而对集体金属或合金的原始组织、性能不产生影响,工件也不会发生变形。
在同一基质金属或合金中,可沉积数种性质各异的固体微粒,同一种固体颗粒也可沉积在不同德基质金属或合金中,从而获得多种多样的复合镀层。许多机件的功能,如耐磨、减摩等均是由零部件的表面层体现出来的,在很多情况下可以采用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复合镀层取代整体材料,也可在软金属基体上镀上适当的硬复合镀层,因此复合镀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适当设计阳极、夹具和施镀参数,可以在形状复杂的基体上获得均匀的复合镀层,还可在零件的局部位置镀覆复合镀层。
与其他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相比较,复合镀的投资少、操作简单、易于控制,生产成本低,能耗少[12]。
1.3.6 复合镀层的种类
以合金为分散粒的复合镀:大多数金属材料是在承受滑动的部位和较高的温度下使用如何提高其耐磨性和抗蚀性是广大科研工作者期待解决的问题。以Ni、Cr、Co、Ni-Co、Ni-P、Ni一B 等为主体金属或合金为分散微粒而形成的复合镀层, 具有优良的耐磨性,特别是在中高温条件下仍保持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蚀性。近年来以镍基为主体的耐磨、耐蚀复合镀层研究引人注目。Ni一P镀层硬度高、耐磨性好,但较高温度处理后硬度下降较快,川导致耐磨性降低若在其中加人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等不溶性微粒,通过电镀或化学镀方法获得的复合镀层,可大大提高其耐磨性。
自润滑复合镀层是以金属或合金作为基体材料,石墨、MoS2、WS2、聚四氟乙烯(PTFE)或BN等固体润滑剂为润滑组元,另加一些添加剂通过电沉积工艺制成。与在摩擦界面上添加液体或膏状润滑剂相比,具有自润滑功能的复合镀层在高温、低温、真空、强辐射等恶劣条件下有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干摩擦轴承、轴瓦、密封环、轴承保持架等。[13]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研究领域向着材料的高强度、耐磨损、耐腐蚀、高可靠性和能承受更高温度的方向发展,以满足未来以航空、航天等空间技术为代表性的技术发展目标。目前研究的自润滑复合镀层中,以石墨、二硫化钼、聚四氟乙烯及碳纳米管的研究最多。常见自润滑复合镀层品种繁多,基质金属有Ni、Cu、Fe、Co以及合金Ni-P、N-B等,分散相颗粒主要为MoS2、WS2、PTFE、BN、CaF2、PVC、石墨。[14] 二硅化钼脉冲电镀复合镀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107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