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育空间的结构、布局与规划研究
蔡玉军(2012)等主要阐述城市公共体育空间是群众进行体育活动的地方,体育空间的建设不仅可以展现城市的发展状况,体现城市魅力,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体育空间的建设也可以塑造城市形象、展现城市活力、强化城市功能。但是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选址、定位及其以后的发展,城市整体规划和总体发展方向等问题的存在,使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建设增加了不少难度。怎样让城市体育空间充分发挥其体育功能,使城市的居民能够满足体育需求,已然成为城市建设者们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如何对城市公共体育空间资源进行有效地配置、合理地布局,并且改善城市空间结构(比如对城市中心区人口起到有机疏散的作用)是城市规划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蔡玉军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研究体育强国的基础——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D]。体育科研 ,2012,149(24):15-18。]]。
2、体育大事件作为增长策略在城市空间生产的效应及机制
张京祥(2013)等主要论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城市政府通过体育大事件营销来实现城市增长策略已不足为奇。文章从空间生产的角度出发,对城市大事件营销的物质空间效应、社会空间效应、经济与政治效应进行了客观的评述,从而揭示了通过大事件营销实现城市空间生产过程的本质。文章指出,大事件营销成为城市在全球化流动空间中增强对资本等发展要素粘性的重要媒介,实现了从流动空间向场所空间的转变,对城市的空间、经济、社会与政治关系等都产生着深刻的重塑作用。但是,更加关注如何将城市内生增长能力和城市外向生长进行更好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张京祥。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大事件营销效应:基于空间生产视角[J]。人文地理,2013(5):133。]]。
3、民族民间体育空间生产的过程与特征
花家涛(2014)本文主要通过民族体育在“精神、政治、社会”空间的塑造,分析如何在社会转型期使民族民间体育适应并融入到正常的生活中,以使得民族民间体育对自身有一个新的了解[[[] 花家涛。民族民间体育的空间生产—以彝族摔跤为个案[D],2014,1]]。从而总结出适合民族民间体育的发展道路、体育空间生产的演进过程,时序特征、阶段特征得以展现,也使得体育空间生产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
综上所述,国外就体育空间生产的研究主要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和动态分析的视角,研究主题与城市规划发展紧密切合,取得了较为系统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国内研究仅限于体育空间结构和布局及与城市发展关系的分析,少量体育空间生产(更新)的研究成果仅散布于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当中,体育学领域内的成果较少且依然停留在单一、静态的分析上。对社会科学定量化分析和空间化表达明显不足,缺乏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
因此,本研究在城市体育空间研究中引入空间生产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从制度、行为、资本、权力与空间等角度,采用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的方法,探寻和建立适用于镇江发展现状的城市体育空间生产理论体系,即区别于国外研究的国情又弥补国内研究的不足,对推动体育与城市空间发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品。空间生产理论研究述评[J]。体育科研 ,2012,10(2):1-3。
[2]AMORUM,陈向明。城市的世界:对地点的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城市体育空间生产的发展特征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121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