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的调整,一直处于社会各界的广泛而热切的关注之下,尤其是在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进程、人口结构转变加快的大背景下所提出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近年来成为了整个社会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政策依然主要遵循上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所制定的一系列相关条例规定,并没有很大的政策变革,排除掉特殊工种、知识分子中的中高级专家,法定退休年龄标准对于男性而言均为60周岁,女性中分为工人和干部两类,前者50周岁,后者55周岁。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状况等基本国情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前,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政策所本身固有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渐渐暴露出来,其制度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所以当前对法定退休年龄进行合理的调整显得非常必要。当前以学术界为代表,社会阶层都针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多数学者从各个角度给出了支持的观点,而另一些反对者也从自己的立场出发驳斥了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方案。87604
延迟退休年龄的支持观点
1 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的角度
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是人口结构转变的结果,具体是指随着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的减少、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龄人口所占比增高的现象。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1亿,老龄化水平15。5%,并且预计在2025年之前,老年人口将一直保持年均100万人的增速,我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化增长高峰。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多种社会因素叠加所造成的结果,一方面基于国家长期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子女抚养成本上升的影响,使人口出生率下降,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和现代科技的进步,人均期望寿命延长,从而产生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的“长寿风险”,即在出生率保持一定的条件下人口结构的变革造成养老金收支的改变,同时死亡率下降使老人在社会总人口中相对比例提升,从而引起人口的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将使未来我国劳动力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值不断下降,抚养比上升,直接导致领取退休金的人数不断增多,而保持工作状态能够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人数却在不断减少,使我国的养老金体系不堪重负,难以为继,因而确立延迟退休制度势在必行。论文网
2 从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的角度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金支付所产生的压力是巨大的,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为男60周岁、女50周岁或55周岁,而根据2013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3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人均寿命已达到76岁,因此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实行的退休年龄政策显然与目前人均寿命大幅提高的社会背景不相符合。得益于医疗、卫生、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老龄人口平均寿命与退休年龄的差值在不断变大,从而导致延长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和年限增加,一旦超过养老金储备水平,会有相当一部分账户资金短缺而无法发放养老金,产生养老金“老龄化缺口”。根据专家的测算结果,倘若延迟5年退休,在现有情况下每年能够增收40亿元,减支160亿元,从而填补近200亿元的养老金缺口。 所以延迟退休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养老金支付压力。
3 从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角度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劳动者人均受教育年限逐步提高,我国公民整体的受教育水平相比制定现行退休年龄标准的七十年代很大的飞跃,同时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社会对人才的学历、技能等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令劳动者进入劳动岗位的初始工作年龄延后,人力资本峰值后移。倘若继续实行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标准,会使劳动者的工作年限缩短,使其前期投入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期变小,从而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的不合理现象,劳动力资源的效用达不到最大化。尤其对高学历人才群体而言,其受教育年限相对较长,进入工作岗位较迟,往往在50岁到60岁正值经验丰富、技术成熟的时候就要面临退休将会造成社会关键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涂琛指出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提高退休年龄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用,而且可以大大缓解养老金支付体系的压力。 张雄也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可以有效运用老年劳动者在多年工作中掌握的技术与获得的经验,为了减少老年人力资源的浪费,我国应充分考虑老年人口的工作意愿,提高他们的劳动参与率。 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140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