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分工的逐渐深化,国家之间发生的货币收付越来越多,当前世界上跨国间每天发生数千亿美元的国际结算业务,采取何种方式结算,尤其重要。国际贸易中常用的结算方式有:汇款、托收、信用证,汇款和托收均属于商业信用,风险较高;而信用证作为银行信用,安全系数较高,是外贸结算的首选。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产物。信用证方式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防止异地、异国贸易间中存在的双方不信任与欺诈行为,但是信用证完美无缺的支付方式,它不能完全防止欺诈,因为总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情况。信用证方式本身也不能完全避免欺诈。因为信用证的作用,仅是在双方有“信用”的前提下给以保障:对卖方是获得出口项下的货款,对买方是得到与合同相符的货物,而“信用”是不能防止欺诈的
世界各国不时有信用证诈骗案的发生,发展中国家更成为信用证诈骗的多发地区。信用证诈骗案件发生率很高,且诈骗数额巨大,严重破坏了国际间的正常贸易,给信用证的有关当事人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还会连锁引起国际金融界对其信用证不信任等不良反应。
1、3对本人研究课题的启发
信用诈骗正呈现多样化发展,需要我们针对多变的诈骗手段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国际贸易及国际结算创造更加规范、公平、公正、高效、安全的环境。目前,国内外关于信用证诈骗的研究不多,他们大部分都是从某个角度去研究信用证诈骗,探究其方式、原因、防范措施等。若只是简单地从一个或者几个方面来把握其风险构成及影响,难免会有遗漏,形成偏颇之嫌。笔者认为有理由也有必要探讨分析一下信用证这种支付方式以及目前的最新发展情况。同时,由于信用证自身存在的理论上的缺陷(即“独立抽象性”原则)造成了近年来信用证诈骗案件的不断发生,而且,信用证诈骗犯罪的跨国性、涉及国际管理、法律适用性、程序复杂、费用较高、追击难度大、加之信用证业务自身的复杂性和游离于基础合同的独立抽象性加重了风险防范和监管的难度。研究其成因和防范对我国对外贸易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所以本文会在研究国内外关于信用证诈骗案例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信用证欺诈的防范方法和措施,从而使这种工具能更好地为我国的贸易发展而服务。
附:参考文献目录
[1]傅龙海.信用证与UCP600[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2]李德峰.论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措施[J].商业经济.2014, (2):101-102.
[3]涂玥.杭州一家企业错信“信用证”损失百万美金[N].《杭州日报》,2015(07).
[4]董卿,栗晟皓. 日照首起信用证诈骗案告破[J/OL]. 大众日报, 2015.
[5]何康民.国际贸易结算中信用证诈骗案例剖析[J]. 中国农业银行五行培训学院学报,2002,(3):67-68.
[6]常若云.信用证欺诈成因及控制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12).
[7]何康民,苏龙.国际贸易结算中几个金融案例的剖析[J].计划与市场, 2001(04):28-29.
[8]余皓洁.论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适用的局限性及改进[J]商业时代, 2008,(02).
[9]房向红.关于我国出口企业国际结算方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4(18):39-39.
[10]肖海霞.浅析信用证欺诈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对外经贸实务,2008(1).
[11]王庆玲.浅谈信用证软条款的形式与防范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9 (12).
[12]朱佩珍.信用证软条款的常见形式及其风险防范[J].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08,(04). 信用证诈骗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1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