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晖、高友才(2015)采用 2010-2012年中国沪市和深市 3414 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异常派现、代理成本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异常高派现会减少公司内部人所控制的现金资源,增加公司的代理成本,降低代理效率和公司价值。
以上几位学者是通过查找、归纳、整理大数据样本,尤其是纵向的以时间为序例的样本,在股利政策、行为金融等理论的基础上,观察高现金股利发放前后对公司的股价、市场前景等方面造成的影响,从而得出公司股东对于高派现的行为倾向及其影响因素。除此之外,以下的几位学者则是从微观层面的个体入手,具体研究股票市场上的某一板块或是上市公司中某一代表性公司,凭此得出高派现行为出现的原因、高派现对公司自身以及市场投资者造成的影响、公司应如何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等研究结果。
付朝勇(2014)通过将国内外相关股利政策理论与我国创业板块股利分配政策的实际相联系,对我国证券市场创业板影视行业上市的公司进行多案例研究,分析其实行“高派现”股利政策的原因,然后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案例公司股价收益率的变动,推测投资者的反应。
汪令(2015)釆用以张裕公司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的方法,从财务状况、股权结构、投资机会、企业生命周期、信息传递效应等方面剖析张裕公司连续多年高派现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得出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的因素,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股利政策应当兼顾公司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观点。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于“高派现”行为的研究呈现一种从搜集数据并结合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到提取大数据样本、提出假设、建立模型、基于回归结果进行判断;再到从个体入手研究某一家或一类公司的“高派现”行为,结合行业背景、市场表现分析该上市公司实施“高派现”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股东的行为动机、股息政策发布日的短期市场反应和长远影响。
3 文献评述
总的来说,我国学者对于“高派现”行为的研究全面广泛,然而仍然存在着些许不足之处。首先,部分学者仅基于MM定理、股利平滑化理论、代理理论等对“高派现”行为进行理论分析,不仅理论依据不够全面,同时也缺乏实证依据。其次,部分学者采用的数据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时间跨度不够明显、样本数据相对过小、样本数据具有侧重性等。同时,对于数据层级的划分具有人为性和主观性,这也是可能会影响到回归结果的一方面因素。最后,近年来的学者通过以个案分析“高派现”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体明确并且指向性强,然而研究结果却无法反映出整体的“高派现”行为的影响因素,在上市公司“高派现”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上缺乏归纳总结。
本文将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上市公司的高派现行为为研宄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更全面深入的研究上市公司“高派现”影响因素。
参 考 文 献
[1]伍利娜,高强,彭燕。 中国上市公司“异常高派现”影响因素研究[J]。 经济科学,2003,01:31-42。
[2]汪令。 我国上市公司高派现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
[3]付朝勇。 创业板高派现、高送转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
[4]付杰,姚飞。 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研究——基于上市公司高派现与不分配现象实证分析[A]。 2011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2012:8。 股利政策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142809.html